別讓性格測試淪為“新型就業歧視”_招聘_工作會_科學性
“完全沒想到,找工作會因為性格測試被刷掉。”日前,有媒體採訪多名高校畢業生發現,除了性別歧視、地域歧視、第一學歷歧視等,性格測試結果也被列入考量範圍。
網路配圖
性格測試,其實不算新鮮。不過,其中的代表——MBTI測試火爆全網,成為“頂流”一般的全民談資,近年來似乎還是頭一回:哪怕你不知道什麽是十六型人格,也總會聽過i人(性格內向者)和e人(性格外向者)。然而,即便是作為個人了解自我的工具,牠的科學性至今仍然爭論不休,許多網友也是抱著娛樂大於當真的心態,更不必說把牠當作招聘的“硬杠杠”了。
將性格測試用於招聘,背後隱含著兩個邏輯:一是“測試結果反映性格特質”。說牠毫無心理學基礎,可能不夠公允,但即便是對一個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的人而言,其片面性也是不難想見的。比如,測試內容非常簡單,所有選項都是二分法。所謂“千人千面,百人百性”,人的豐富和複雜,怎能被如此簡單地“細化”和“建模”?再者,測試結果也可能“因時而異”,作答時的心理狀態,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為“性格”?這難免令人懷疑。
另一個邏輯,只是聽上去很合理:“某項工作需要某種性格”。換句話說,不具備這種性格特質的人,不太適合從事某項工作。這種觀點可謂相當有市場,問題在於,牠忽視了性格的流動性、低估了其適應性。對象、場合、語境的不同,也會讓一個人呈現出不同的面相。比如,現實中一向沈默寡言的某位知名演員,熒屏裡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卻是極致的滑稽搞怪。再如,有人認為i人當不好記者,但筆者身邊就不乏例外:哪裡需要做新聞,哪裡就能一秒變e。
這個並不複雜的道理,一些用人單位想必不會不懂。歸根結底,還是太追求效率,太相信“概率”——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應聘者和招聘單位地位不對等、信息不對稱,給了後者“挑剔”的底氣。不過,所謂的“概率論”和“效率論”,到頭來可能只是一廂情願。面對“以測取人”,求職者也可以“反向操作”,通過揣摩“理想答案”,作出“違心選擇”,各種版本的“性格測試通關技巧”便應運而生。正如不少網友就此話題跟帖評論稱:“只要我想,我可以成為任何一種人格。”
作為入職門檻的性格測試,不只是一個科學問題。同樣值得警惕的是,含糊不清的性格測試,會不會成為其他歧視的“馬甲”?畢竟,相較於顯失公平的壁壘、不便公開言明的要求,性格測試還能假科學之名,美其名曰“崗位需要”,更加隱蔽地侵犯勞動者權益。前不久,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嚴禁發佈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等。性格測試中有無涉及此類信息?如何在程序上進行外部監督?在法律上暢通救濟機制?這些問號都有賴在實踐中一一拉直。
就業公平是個龐大的課題,要靠每個細節去維護。就招聘條件而言,任何測試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僅供參考”。一把客觀、可靠的用人“標尺”,離不開多個角度的考察、多種手段的運用。若是一切由著性子來,換來的只怕是“雙輸”。
來源:人民日報
你可能感興趣的
- 洞悉“冰山之下”:[寸辛心理健康測評]如何在關鍵崗位招聘中規避潛在風險?_企業_工作
- 心理暗示在生活中的魔力:如何用潛意識改變你的命運?_一致性原則_行為_高能量
- 愛情中的依賴心理,男生對女生依賴的看法,女生過度依賴的心理成因_老爺爺_男友_事兒
- 心理學家證實:這3句話正在趕走你的貴人運_磁場_特徵_能量
- 心理學視角剖析:那些明明知道還要做小三的女人,究竟在圖什麽?_男人_對方_婚姻
- 未來十年財運最旺盛的星座預測,哪些生肖將迎來財富暴漲契機_財產_八字_屬性
- 當Edge瀏覽器預知你的需求:AI預測是智能助手還是隱私噩夢?_用戶_Phi-_功能
- 老人渾身不適、變嬌氣警惕疾病掩蓋下的心理問題_情緒_阿姨_老年
- 蘇州園區湖西loft公寓-(東方星座營銷中心)丨最新消息丨首頁網站丨商業配套丨在售面積段丨戶型解析丨項目筆記丨樓盤測評!_商鋪_文化廣場
- 2025年8月白羊座整體運勢預測_方面_學業_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