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渾身不適、變嬌氣警惕疾病掩蓋下的心理問題_情緒_阿姨_老年
夏阿姨最近變得嬌氣了,總覺得自己渾身不舒服。上個月說自己心口痛,呼吸不暢;三週前又訴苦說胃部脹氣、時不時疼痛,吃不下飯;前幾天開始抱怨失眠,休息不好。情緒很糟糕,總想發脾氣。兒子和女兒請假,輪流陪同她去了當地的三甲醫院,從呼吸科、消化科、內科到腦科,輪流看了一遍,CT和心電圖也照過了,也沒看出有什麽大病。
夏阿姨很崩潰,自己到底怎麽了?是不是得了什麽怪病?兒女們內心也很著急,但不得不耐著性子,勸說夏阿姨多休息,多注意調理。為了搞清楚老媽的疾病,夏阿姨的兒女將母親的種種表現寫在帖子,請求網路大神幫忙診斷。
嚴重的情緒問題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網路上很快就有內行看出了端倪,說這不是什麽疑難雜癥,不過是一種老年期的心理疾病,名為老年抑郁癥,建議家人盡快帶夏阿姨到精神科門診就診。老年人的身體異常,並非真的出現了器質性病變,而是在情緒困擾下,各類臟器的功能出現異常,表現出種種不舒服的身體癥狀,這種因為心理因素引發的軀體不適感,精神醫學將其命名為“軀體化”,當然,這類疾病也就屬於一種心身疾病。
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值得關注。當他們有嚴重的情緒困擾時,他們意識不到情緒糟糕會導致身體異常,因為身體不舒服,他們會主訴自己的各種癥狀,而不會主動報告自己有多重的情緒問題。很多老年朋友雖然情緒很低落、經常哭泣或快感缺失,但他們只會說自己有進食困難、睡眠障礙、軀體疼痛、消化不良等方面的問題。如果不了解老人的情緒表現,沒找到病根,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麽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
嚴重的情緒問題也是一種精神疾病,這是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從精神醫學上看,情緒穩定平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過於強烈的情緒會干擾個體的認知、行為和意誌,導致社會功能下降甚至喪失,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如臨床上的焦慮癥、抑郁癥、躁狂癥和恐怖癥等。
老年期抑郁癥風險大,需找準問題根源
很多老年朋友罹患上了抑郁癥並不知情,當然就沒有辦法得到正規治療。大多數人是因為軀體疼痛、睡眠或進食異常而來尋求診治。還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情緒很不好,但覺得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怕別人說自己矯情,更不想對外人傾訴家庭矛盾和個人隱私,所以不肯就醫。
如果不及時就診,老年期的抑郁癥實際上有很大風險。拖延病情,會導致個體陷入糟糕的負性情緒裡,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容易出錯和忽視身邊的危險,比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一留神就會被撞倒。抑郁癥也會影響進食和睡眠,導致個體精力變差、體重減輕,增加患病的概率,影響生活質量。嚴重者還會有自殘自殺的想法和計劃,導致個體實施極端行為。
治療老年期精神疾病,當然要找準問題的癥結,深挖病根。心理問題大部分是有明顯的誘因,結合個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因素而共同形成。通過心理醫生的循循善誘,找到了夏阿姨心病的原因。原來在大前年,夏阿姨工作單位的幾個老姐妹,每人拿出5萬元,參與了一個集資項目。這個項目負責人吹得天花亂墜,說是高回報率,3年返回本金,半年後,每個季度都可以分到2千元。大家一聽,3年就可賺到2萬4千元,真是一個難得的賺錢機會。前兩次,大家真的都領到了2千元現金。看的一旁的夏阿姨眼紅不已,趕忙投進去了5萬元。
誰承想,不到一個月這個項目就被政府通報為是搞傳銷,很快就取締了,負責人也被抓走了。夏阿姨和老姐妹的血汗錢都打了水漂,欲哭無淚。雖然兒女都竭力安慰她,還給她補貼了一部分生活費,但夏阿姨如秋後茄子,萎靡了好長時間才慢慢地緩過氣。大家都以為她終於看開了,走出了這段投資風雲的陰影,根本沒想到,夏阿姨其實一直處於痛苦傷心和壓抑的狀態,她不願意讓兒女們擔憂,所以偽裝成沒事的樣子。
如何應對老年期抑郁?
應對老年人抑郁,首先要做到藥物治療為主,並在疾病緩解期,輔以一定的心理治療。治療抑郁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光靠醫生的能力,老年人也需要做一些調整,比如要聽醫囑,堅持服藥。很多人不了解精神科藥物,不懂得一人一方的原理,害怕有副作用,隨意減藥或停藥,導致病情反覆和加重。實際上,服藥是必需的,且利大於弊。根據個人體質,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一些藥物的調整,才能控制主要癥狀。
其次,老年人也要做一些心理輔導,了解這個疾病的發生原因,表現和治療方法。老年朋友也要意識到,心理疾病與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思維邏輯、人際關係等都有很大的關係,要注意過一種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優化性格,用更為積極的思維方式去取代消極的思維方式,發展出良好的人際互動,讓自己生活在一種更為友好的環境中,幫助自己度過特殊的心理疾病期。
最後,要對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做必要的照護叮囑。家人的關愛是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心靈良藥,通過醫院給親屬做一些健康照護講座、開展醫患家屬的互動和參與家庭治療等活動,讓家屬了解情緒疾病的特點、表現和護理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讓他們理解到,空巢老人需要陪伴、交流、理解和呵護,這是老年人的心理營養,是情感聯結的重要途徑。人老了,心理容易退化和惰化,又沒有能力完全做到自我照料,這需要家人領著老人,參與鍛煉、就醫、社交、娛樂和學習,幫助他們延緩心理衰老,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化解心理疾病帶來的精神損傷,重現找到生活信心和希望。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衛所 李則宣 黃任之 實習編輯 榮福泉
"歲月華章"銀發風采展示
來源:大眾衛生報·網站
你可能感興趣的
- 洞悉“冰山之下”:[寸辛心理健康測評]如何在關鍵崗位招聘中規避潛在風險?_企業_工作
- 心理暗示在生活中的魔力:如何用潛意識改變你的命運?_一致性原則_行為_高能量
- 愛情中的依賴心理,男生對女生依賴的看法,女生過度依賴的心理成因_老爺爺_男友_事兒
- 心理學家證實:這3句話正在趕走你的貴人運_磁場_特徵_能量
- 心理學視角剖析:那些明明知道還要做小三的女人,究竟在圖什麽?_男人_對方_婚姻
- 未來十年財運最旺盛的星座預測,哪些生肖將迎來財富暴漲契機_財產_八字_屬性
- 當Edge瀏覽器預知你的需求:AI預測是智能助手還是隱私噩夢?_用戶_Phi-_功能
- 老人渾身不適、變嬌氣警惕疾病掩蓋下的心理問題_情緒_阿姨_老年
- 蘇州園區湖西loft公寓-(東方星座營銷中心)丨最新消息丨首頁網站丨商業配套丨在售面積段丨戶型解析丨項目筆記丨樓盤測評!_商鋪_文化廣場
- 2025年8月白羊座整體運勢預測_方面_學業_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