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生肖屬相 > 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是什麽

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是什麽

時間:2018-09-04 09:51:11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生肖,生肖牛,属相,文化

在很早很早之前,牛就已經被人們馴服,並且用來耕作,馱物品等等。可以說,牛是推動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功勞。朋友們,你們對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有多少的了解呢?接下來,不妨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在十二地支中配屬“醜”,一天十二時辰中的淩晨1點到3點為“醜時”即牛時。易卦為“坤為子母牛”。牛是人類最熟悉不過的動物了,早在遠古時代就和人類一起農耕,牛推動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在農業上的貢獻功不可沒,甚至還有些地區嫁娶彩禮都用牛來替代,因此牛屬相在中國幾千年來醞釀著濃厚的傳統吉祥生肖文化意義,是勤奮和財富的象徵。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勞的象徵。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動耕犁以整地的應用,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打敗燕國,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在宋朝私自宰殺牛是犯法的,《宋史》曾記載天長縣令包拯審判一盜割牛舌者又來告人家私宰耕牛的案子。牛成為生產力的標誌,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古人向有殘冬出土牛送寒氣的習俗,到兩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固定為立春之際舉行的土牛迎春儀式。是日清晨,京城百官都著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於城門外,官員執鞭擊土牛,以示勸農,各郡縣也舉行同樣的儀式。隨後老百姓哄搶碎牛的散土,說是“土牛之肉宜蠶,兼辟瘟疫”。爭來搶去,成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節日,謂之“鞭春”、“鞭牛”。唐代詩人元稹(779-831)《生春》詩雲:“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正是這一盛況的寫照。

立春出土牛以祈豐收的習俗,經兩漢入唐至兩宋(960-1279),越來越豐富多彩。漢時“立土牛六頭於國都郡縣城外醜地,以送大寒”。醜的方位在北方偏東,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牛為醜,故立土牛於醜位為最佳方位。到宋代四門都開,各出土牛,牛身飾彩,鼓樂相迎,由人妝扮成主管草木生長的“句芒神”(句音勾)鞭打春牛,地方官行香主禮。一方面宣告包括農事在內的一年勞作開始,一方面祈禱當年的豐收。宮中也行“鞭春”儀式,自然是皇帝主禮。街市上多有泥制小春牛出賣,於是春牛不僅是迎春儀式上的主角,也成了新春之際的吉祥物。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中,牛與春天具有天然的聯繫。

牛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中國山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出土過距今5000年左右的水牛遺骸化石。近年來,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水牛的角、殘肢和頰齒等300多件,證明古河姆渡人已把野生牛馴化成家畜。據說黃帝的臣子胲能駕牛,也有說少昊時人開始駕牛。黃帝、少昊都是遠古傳說時代的部族首領,彼時尚未進入青銅器時代而不可能有金屬農具,因此用牛耕田還不可能,所謂駕牛大概是驅牛負重或載人。江西新幹出土的商代鏵犁,將有證可查的牛耕歷史從春秋提高到商代,牛用以耕田至少是3000年前的事了。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現“犁”字,其形頗似牛引犁頭啟土,可見牛耕已較常見。牛耕至今尚未絕跡,在偏遠山區間或負重引車,可見牛還沒完全脫離農事。

牛因為馴化早,聽話勤快又好使,又以愚忠聞名。人們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稱為“蠢牛”或“飼牛”。古時譏笑目不識丁者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謂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稱毀譽由人為“呼牛呼馬”。正如從《莊子》所雲:“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謂之馬。”形容賢愚利鈍不分為“牛驥共宰”。形容貌醜或宵小朋友摯為“牛鬼蛇神”。報恩於人寧“做牛做馬”,即做牛馬為人耕作馱行之意。中國的漢字中,只要與牛配伍的,不是有那麽點牛勁,就是有那麽些牛的精神,因此平時稱讚別人能幹犀利也用一個字“牛”。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體積較大的,與老鼠正成對比,所以人們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如大材小用為“牛刀小試”或“殺雞焉用牛刀”。罵人聲音粗野而難聽為“牛聲馬哮”或“牛聲馬調”。說寧在小地方做首領,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為“寧為雞口,勿為牛後”。牛體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眾多而細密。《抱樸子》書裡說:“為學如牛毛,獲者如麟角”,強調做學問之不易。杜甫有“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詩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體描寫。古人以竹蒲作畫,以牛拉車載書,所以有“汗牛充棟”的故事。柳宗元文:“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出汗牛馬。”後人遂把書籍多稱為“汗牛充棟”,可見牛很早就沾染上了書香。

牛有四個囊,食下物後能反芻,食量很大,民人譏笑人食量大者為“牛肚”,稱人善飲的為“牛飲”,脾氣大的稱為“牛脾氣”。稱制止發脾氣或遏止說謊者為“扯牛鼻”。罵人不愛惜物品為“牛神”。譏人粗野不潔為“牛樣”。稱人行動遲緩如牛為“牛步遲遲”。買妻求草者被諷為“夯牛頭”,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稱誇耀不實者為“吹牛”或“吹牛皮”。今稱企圖非份,信口開河,投機取巧的不法分子為“黃牛”。凡事兩情不符者為“風馬牛不相及”或“牛頭不對馬嘴”。事不關痛癢謂“蚊子叮牛角”,即一點知覺都沒有之意。好繞道旁門營私為“鑽牛角尖”。“泥牛入海”指代一去無返,等等。

牛因為在人類農耕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感謝和自己共同創造文明史的夥伴,因此牛崇拜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前475一前221),秦國就曾立怒特祠祭祀神牛。中國56個民族大都實行過牛崇拜,有關牛的神話傳說舉不勝舉。

納西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都有神牛創世的神話。塔吉克人認為人類生活的世界由一頭神牛頂著,人若幹壞事,神牛會抖動牛毛或犄角發出警告,於是發生地震之災。維吾爾族傳說大地被一頭公牛的一隻角支撐著,公牛由一隻特大的烏龜馱著,浮在水面上,牛感到勞累時,就把大地從一隻角換到另一隻角上,這時就會發生地震。柯爾克孜人也持此說,他們常常為牛祈禱,願牠永遠強壯,少發地震。

苗族最大的天神“勾蒿”有兩組群體神,一組是19個水牛天神,一組是15個黃牛天神,掌管著人間的吉兇禍福。苗族人對牛情有獨鐘,每逢過年的早上,還要把酒淋在牛鼻上,表示與牛共度佳節。土家族傳說中的牛王,因幫人類多打了糧食,遭到天神的懲罰,被貶到地上終生吃草,幫人耕田種糧。土家族每年農歷四月十八為牛王過生日,成為祭祀牛王的節日。布依族的牛王節則在農歷四月初八,這一天各寨舉行隆重的祭典,家家用米酒、五色糯飯敬牛王,餵耕牛。仡佬族的牛王節在農歷十月一日,也稱敬牛節。人們要殺雞備酒敬奉牛王,祈求牠保佑耕牛。這一天牛不勞作,吃好飼料,有的地方還放炮竹,給牛披紅掛彩,像嘉獎勞動模範一樣。侗族每年農歷六月六美食供奉牛神,家家牽牛去河邊洗牛,用黑糯米飯餵牛,是謂洗牛節。

在中國文化中,牛的影響不僅限於農耕文明範圍。遠古時代葛天氏部族的音樂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於是中國音樂史的第一章裡就寫進了有關牛的段落。漢語成語有“對牛彈琴”,是譏人講話不看對象,或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其實,60年代有人發現,在乳牛場放音樂,會使牛奶產量大增。但音樂必須是優美舒緩的,麥克爾。傑克遜的搖滾樂不受歡迎。可見牛還挺有音樂細胞,“對牛彈琴”的詞意似乎應重新評估。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騎著一頭青牛出函谷關西行,為後人留下不朽的哲學名著《道德經》。有誰能想到,老子著作最後的構思和定稿,是在牛背上完成的,那頭青牛不僅在哲學史上留下痕跡,還隨著神化了的老子沾了幾分仙氣,在神話傳說中永存。

公元前627年,鄭國商人弦高路遇前來偷襲鄭國的秦國軍隊,立即假托君命以12頭牛犒勞秦軍,同時派人回國告急,秦軍見鄭國有防備,只好撤兵。弦高用12頭牛中止了一場戰爭,留下了千古佳話。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軍攻齊,連下70余城,唯齊將田單堅守的即墨未能攻下。前279年,田單施反間計,使燕王換騎劫為將。然後一邊詐降麻痹燕軍,一邊把1000頭牛披上彩衣,牛角上縛矛,尾上縛火,乘夜大開城門,牛負痛狂奔,5000勇士隨後沖殺。燕軍大敗,騎劫死於陣中。田單乘勝收復失去的70余城。“火牛陣”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一個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田單與那1000頭火牛從此永垂史冊!

牛與人類的關係實在密切,因而頻繁地出現在民間傳說中。在東方流傳最廣、最浪漫動人的是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牛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最終牛郎與織女被王母娘娘劃下的銀河分開,玉皇大帝隻許他們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踏過喜鵲搭成的橋相會一次。在晴朗的夜空,我們可以看到明亮的銀河兩側牽牛星與織女星遙遙相對。據說每到農歷七月七,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一家人在訴說離愁別恨。有時遇上下雨,人們會說那是牛郎織女“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淚水。人們對牛郎織女抱以無限同情的同時,也深深懷念那成全了牛郎織女愛情並犧牲了自己生命的老牛。

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意義可能還遠遠不止這些,可見牛已經深入中國炎黃子孫的民心,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愛吃牛肉,牛可謂全身都是寶,無論靈與肉都深深和人們融合,作為龍的傳人,我們對牛的傳統生肖屬相文化都要有一個深入的正面的認識,為弘揚傳統文化而感到驕傲。

生肖鼠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牛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虎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兔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龍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蛇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馬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羊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猴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雞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狗的屬相文化是什麽生肖豬的屬相文化是什麽

百科小知識

夢見

今日黃歷

公元2025年01月26日 農曆12月(小)27日 星期日 水瓶座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