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這些佛學理論勝過看100次心理咨詢,心理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_念頭_都會_什麽

這些佛學理論勝過看100次心理咨詢,心理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_念頭_都會_什麽

時間:2025-10-11 07:05:17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因为,什么,佛学,事情,佛教,念头,能在,理论,都会,心理,刘丰,佛教,念头,何为观,心理

拋開佛教宏大的世界觀不說,止觀就是他們的核心法門,超越當代所有關於心理治癒的理論,西方稱之為心理認知療法。

我們當下所有心理上的痛苦都是因為認知失調導致的,就像余華說的那句話,“除了身體上給我們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其他所有都是源自於我們錯誤價值觀所導致的”。

試想一下,如今我們物質這麽豐裕,處在如此和平的年代少了很多天災人禍,而我們內心出現的問題卻比以往要多得多,人在滿足溫飽之後,確實會產生很多精神上的痛苦,如果餓個幾頓我們就沒有多余的精力痛苦和內耗了。

可是我們需要工作,如何在保證溫飽的情況下,盡量多的消除心理上的不和諧呢。

佛教提出了止觀理論,幫助世人來解決心理上的痛苦,知道這個底層邏輯並運用熟練勝過百次心理咨詢,1000塊錢一次的話,100次就是10萬塊錢。

何為止就是停止自己的念頭,可大腦的作用就是不斷地製造念頭,想要停止難於上青天。

雖然如此,還是有辦法的,如果我們的腦子裡隻存在一個念頭並綿延不絕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相對性的止,其他所有的妄念煩惱都會被這一念通通攝於其中,佛教用的方法叫我們專注於呼吸,或者重覆的念誦咒語或佛號。

這可不是封建迷信,當你全心全意的去念誦時,整個世界都會安靜下來念頭清明,毫無雜念。

可現代的痛苦還是太多了,單純的止有時候作用不是很明顯,因為總是被妄念所帶走,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觀,何為觀,第一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靜靜的看著牠,知道這些都是緣影,不被情緒所帶走,在生理上打斷默認模式,從新訓練鏈接。

讓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是思緒萬千,浮想聯翩,而是將精力集中在當下去處理問題,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因為過度的思考可以說毫無益處,知道道理簡單,可我們還是會活在慣性裡面而不自知,這是大腦最省時省力的做法,符合大自然的規律,增加人類的存活率。

可現在是21世紀,世界變幻莫測,跟著習慣走,會讓我們不斷跌進同一個坑洞裡,觀的前提是覺察,覺察是截斷慣性思維,從而停止慣性動作,說件恐怖的事情,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自己做主過,都是被業力牽引著走。

傷心時從不問為什麽,也不推敲事件的本真狀態是什麽,遇到困難就逃避,三歲看到大,六歲看到老,說的就是行為閉環,造就固定結局的事。

覺察讓我們建立新的思維模式,這是拯救自己唯一的機會,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的幫到你,只有覺察可以千千萬萬次把你從地獄裡拖拽出來。

那些自殺的人,肯定是喜歡鑽牛角尖的人,這就是思維上的鎖鏈,可以困住一個人一輩子,覺察是鑰匙,你問問自己,真的有靜下心來思考當下在做什麽嗎。

人類是動物,動物最喜歡趨利避害,能輕鬆絕不幸苦,能享福絕不受罪,成長往往都是反人性的。

你以為自己每天早起到點上班打卡就是努力嗎,這是逃避更加努力而給自己製造的幻覺,很多人經常加班,辛苦工作一年卻賺不到什麽錢,但他就是缺乏從這個閉環系統裡逃出來的勇氣,生物都怕不確定性,因為可能遭遇無法解決的風險,但是如果安於現狀,最後可能就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很多人都會特別努力的讓自己避免更大的努力,躲在舒適區中,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更熟悉,看不到未來也沒想著為自己創造未來,都以為是主角,能受到上天的眷顧,上學時不好好學習,覺得找工作唾手可得,工作時不爭取,覺得是天命之子,情感中不奉獻,以為自己是愛豆,沒有一樣事情順著心意,最後才在敲打中覺醒,迫不得已的去做早該做的事情。

當情緒來臨時,首先要認出這個念頭,現在存在,可能待會就煙消雲散了,所以先等一等,不要被他牽制。

我們的心境就像一杯臟水,本來渾濁不堪,止就是讓這杯水的汙泥沈澱下去,再去觀察還有什麽漂浮在上面的,這就是觀,直到讓這杯水變得清澈無比,煩惱就如這些淤泥。

念佛持咒就是讓本真顯露出來,讓所有阻止我們奔向成功且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障礙都消散,再去對付略微顯得真實的困難,如同先拆掉了痛苦的防護衣,直達其最本真處,才能徹底的將他平息。

李連傑說過,未來可以解釋科學的唯有佛教,所以這些理論並不是迷信。

但凡你能靜下心來去看本佛經,才會發現裡面並無迷信的內容,反而說的都是人間真相,聖經沒仔細看過,但貌似裡面也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之中可以運用的技巧,但你帶著迷信的心去看時,一切都會在你的有色眼鏡下變得畸形。

但你帶有佛性的覺去悟時,會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個夢境之中,留念裡面的一切,哪怕痛苦的爪牙深陷在你的肉裡,但就是喜歡這種受虐的感覺。

所以言歸正傳說回止觀法門,止為制心一處,則無事不辦,事情做不好是因為沒有控制住心的力量,觀為空觀,中觀,假觀,無常觀,無我觀,不淨觀,念死觀,這裡就不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學。

這些覺察,旨在跳出自我,站在高維的角度去看自己,劉豐教授在這方面研究的比較透,方正在生活之中無論遇到什麽事,都沒我們想的那麽恐怖。

帶給我們不安的感覺是大腦杏仁核過於發達的原因,我前面有篇文章細說過,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在止觀路上,我們都是嬰兒,既然佛學歷經千年,還依然沒有絕跡並傳承下來了,一定有其可取的地方,希望大家留其精華,去其糟粕。

百科小知識

夢見

今日黃歷

公元2025年10月12日 農曆08月(小)22日 星期日 天秤座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