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心理學_未來_塞利格曼
一、閱讀(71分)
(一)閱讀Ⅰ (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你是被未來吸引,還是被過去驅使
積極心理學如今已成為心理學領域的一門顯學。其中,有兩個理論是我們最應該了解的,牠們是“未來”和“行動”。
2016年,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塞利格曼用大量科學研究證明了積極心理學的第一個核心理論:展望理論。簡而言之,人是被未來吸引,而不是被過去驅使的。塞利格曼認為,這才是積極心理學和傳統心理學真正不同的地方。心理的積極不僅僅是感到快樂,凡事都往好處想,更是拒絕被過去定義,願意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未來。
以往的心理學家在分析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把重點放在他過去的經歷上,為什麽心理學家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呢?
因為心理學發展的早期正值物理學的巔峰時代。看上去,物理學家們只用幾個公式就把這個世界的規律解釋清楚了。比如,如果過去是A、B、C,那麽現在必然是D、E、F,而未來必然是X、Y、Z。用著名科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的話來說就是:“只要你告訴我全宇宙所有粒子的狀態,我就能夠推斷出從現在開始直到永遠的世界的每一個狀態。”因此,早期的心理學家一心想構建一個類似於物理學的體系:只要知道了一個人的過去,就能推測出他的現在和未來,甚至可以把他當作機器一樣操縱。
但是,人和機器有根本的區別:人有主觀能動性,人會做選擇。並不是你有這樣的過去,就必然會做那樣的決策。過去只能對你有所影響,但最終決定你現在要採取何種行動的,是你對未來的想像。心理狀態也一樣。比如你感到消沈,表面上是因為過去太悲慘、現在太艱難,但本質上是這些悲慘、艱難讓你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再比如,你感到憤怒,表面上是因為有人對你不公平,但其實是因為這些不公平讓你覺得自己必須反擊,才能改善未來。
人類進化出的所有心理機制都是為未來做準備的。進化不關心過去,因為過去已經無法改變,重要的是你接下來採取什麽行動去塑造什麽樣的未來。
積極心理學一個重要研究進展是“創傷後成長”。心理學家發現,有些人在經歷創傷事件後,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來。然而,還有很多人在創傷之後雖然經歷了短期的應激障礙,但心理最終變得更強大。用尼采的話說就是:“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積極心理學的第二個核心理論————行動,也叫“主動性理論”,也是由塞利格曼提出的。這是一種類似於“我要去影響世界”的信念,主要由3個因素構成:自信、面向未來的樂觀以及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塞利格曼強調,積極心理學重在行動。比如,他提出一種幫助人擺脫悲觀的方法,叫“習得性樂觀”。這種方法並不意味著讓人越樂觀越好,只是悲觀會讓人選擇放棄,而樂觀會讓人行動起來——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狀況。所以,塞利格曼經常說:“積極心理學至少有一半是在脖子以下。”主動性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牠是一種積極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這種信念能引發人的主動行為,讓人們積極地改造自己和世界。這正是積極心理學的目標,牠不是為了讓人感覺良好,而是為了讓人持續提升。
(摘編自趙昱鯤《不管,我就是要幸福!》)
材料二:
我遇見了所有的悲傷,但我依然願意前往
幸福是有公式的。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
第一個幸福要素是,我們總體的幸福感。意思是對自己總體的生活狀態基本滿意,如沒病沒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了一段自己較為滿意的親密關係。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較為完滿的生活狀態。
第二個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須是快樂的。性格有跨情境、跨時間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如果一個人性格多變,或性格中呈現嚴重的雙面性,便要從自己的性格著手,改變自己。幸福的人一般有快樂的性格,他們喜歡社會,喜歡他人,對未來充滿著向往和期待。
第三個幸福要素是,積極的情緒。人生在世,我們總喜歡追求快樂,排斥負面情緒。但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負面情緒的到來。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即使在負面情緒下,還是有很多積極的情緒產生,能感到幸福,同時內心還有感恩、同情、敬畏等感受。為什麽幸福的人會這樣?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跟世界是怎樣的關係上。有時,我們覺得世界是危險的,對待世界的態度往往也是抗拒的、敵對的、敏感的、想逃脫的,很難體會到跟世界的良性互動。所以,情緒影響著我們的幸福。
第四個幸福要素是,愉悅的感覺。當我們喜歡某件事情時,就去實現,自然而然會產生愉悅的感覺。例如,當我們吃著自己喜愛的食物時,在沙灘上漫步時,見到了旅途中各種優美的風景時,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時,都能體會到愉悅的感覺。
但不管是哪種因素,幸福一定是諸多元素積累在一起的。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面對不幸,我們總會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阻礙成長。這時,我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了這上面,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包括能產生幸福感的事件。
(摘編自《幸福的勇氣》推薦序三,作者胡慎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期心理學的思維方式受正值巔峰時代的物理學的影響,心理學家們想構建一個與物理學類似的體系。
B.畢竟與機器不同,人有主觀能動性,過去並不能絕對地影響一個人,對未來的想像最終決定著人的行動。
C.“躺平”是不能改善處境的,只要行動起來,學習積極心理學,就能引發人的主動行為,讓人改變處境。
D.有些人在負面情緒下,依然能感到幸福,是因為他們懷著感恩之心,敬畏苦難,與世界良性互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你感到悲傷,表面上看可能因為失去,其實是因為你覺得無力挽回,難以擁有美好未來。
B.是深陷其中走不出來,還是心理最終能變得強大,主要取決於當事人對尼采名言的理解程度。
C.渴望幸福從天而降與渴望別人給予幸福都是不現實的,想要獲得幸福就需要自己積極行動。
D.當不幸發生時,如果我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不幸上,可能會忽視能產生幸福感事件的本身。
3.下列選項中的說法不屬於“積極心理學”思維方式的一項是(3分)
A.栽松未必待成棟,種菊何須盼滿籬。
B.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D.莫嘆烏雲蔽日昏,且看柳暗又花村。
4.材料一、材料二的題目都很有特色,請你選擇其中一個題目,簡要分析其精妙之處。(4分)
5.在以“成為一個能感受幸福的人”為主題的班會課上,你作為發言人,請結合文本給同學們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陳奐生上城(節選)
高曉聲
①“漏鬥戶主”①陳奐生,今日悠悠上城來。
②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好轉,輕風微微吹,太陽暖烘烘,陳奐生肚裡吃得飽,身上穿得新,手裡提著一個裝滿東西的幹乾淨淨的旅行包,也許是氣力大,也許是包兒輕,簡直像拎了束燈草,晃蕩晃蕩,全不放在心上。a他個兒又高、腿兒又長,上城三十裡,經不起他幾晃蕩;往常挑了重擔都不乘車,今天等於是空身,自更不用說,何況太陽還高,到城嫌早,他盡量放慢腳步,一路如遊春看風光。
③他到城裡去幹啥?他到城裡去做買賣。b稻子收好了,麥壟種完了,公糧余糧賣掉了,飼料柴草分到了,乘這個空當,出門活動活動,賺幾個活錢買零碎。自由市場開放了,他又不投機倒把,賣一點農副產品,冠冕堂皇。
④他去賣什麽?賣油繩。自家的麵粉,自家的油,自己動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賣,格啦嘣脆,又香又酥,比店裡的新鮮,比店裡的好吃,這旅行包裡裝的盡是牠;還用小塑料袋包裝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乾淨。一共六斤,賣完了,穩賺三元錢。
⑤賺了錢打算幹什麽?打算買一頂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說真話,從三歲以後,四十五年來,沒買過帽子。解放前是窮,買不起;解放後是正當青年,用不著;文化大革命以來,肚子吃不飽,顧不上穿戴,雖說年紀到把,也怕腦後風了。正在無可奈何,幸虧有人送了他一頂“漏鬥戶主”帽,也就只得戴上,橫豎不要錢。1978年決分②以後,“帽子”不翼而飛,當時隻覺得頭上輕鬆,竟不曾想到冷。今年好像變嬌了,上兩趟寒流來,就縮頭縮頸,傷風打噴嚏,日子不好過,非買一頂帽子不行。好在這也不是大事情,現在活路大,這幾個錢,上一趟城就賺到了。
⑥陳奐生真是無憂無慮,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c他是過慣苦日子的,現在開始好起來,又相信會越來越好,他還不滿意麽?他滿意透了。他身上有了肉,臉上有了笑;有時候半夜裡醒過來,想到園裡有米、櫥裡有衣,總算像家人家了,就興致勃勃睡不著,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講閑話。
⑦提到講話,就觸到了陳奐生的短處,對著老婆,他還常能說說,對著別人,往往默默無言。他並非不想說,實在是無可說。別人能說東道西,扯三拉四,他非常羨慕。d他不知道別人怎麽會碰到那麽多新鮮事兒,怎麽會想得出那麽多特別的主意,怎麽會具備那麽多離奇的經歷,怎麽會記牢那麽多怪異的故事,又怎麽會講得那麽動聽。他毫無辦法,簡直犯了死癥毛病,他從來不會打聽什麽,上一趟街,回來只會說“今天街上人多”或“人少”“豬行裡有豬”“青菜賤得賣不掉”……之類的話。他的經歷又和村上大多數人一樣,既不特別,又是別人一目了然的,講起來無非是“小時候娘常打我的屁股,爹倒不兇”、“也算上了四年學,早忘光了”、“三九年大旱,斷了河底,大家捉魚吃”“四九年改朝換代,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成親以後,養了一個兒子、一個小女”……索然無味,等於不說。他又看不懂書;看戲聽故事,又記不牢。看了《三打白骨精》,老婆要他講,他也只會說:“孫行者最兇,都是他打死的。”老婆不滿足,又問白骨精是誰,他就說:“是妖怪變的。”還是兒子巧,聲明“白骨精不是妖怪變的,是白骨精變成的妖怪。”才算沒有錯到底。他又想不出新鮮花樣來,比如種田,只會講“種麥要用鋤頭抨碎泥塊”“蒔秧一蔸蒔六棵”……誰也不要聽。再如這賣油繩的行當,也根本不是他發明的,好些人已經做過一陣了,怎樣用料,怎樣加工,怎樣包裝,什麽價錢,多少利潤,什麽地方、什麽時間買客多、銷路好,都是向大家學來的經驗。如果他再向大家誇耀,豈不成了笑話!甚至刻薄些的人還會吊他的背筋:“哎!連‘漏鬥戶主’也有油、糧賣油繩了,還當新聞哩!”還是不開口也罷。
⑧如今,為了這點,他總覺得比別人矮一頭。黃昏空閑時,人們聚攏來聊天,他總只聽不說,別人講話也總不朝他看,因為知道他不會答話,所以就像等於沒有他這個人。他只好自卑,他只有羨慕。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這一個名詞,但是生活好轉以後,他渴望過精神生活。哪裡有聽的,他愛去聽;哪裡有演的,他愛去看;沒聽沒看,他就覺得沒趣。有一次大家閑談,一個問題專家出了個題目:“在本大隊你最佩服哪一個?”他忍不住也答了腔,說:“陸龍飛最狠。”人家問:“一個說書的,狠什麽?”他說:“就為他能說書,我佩服他一張嘴。”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⑨於是,他又慚愧了,覺得自己總是不會說,又被人家笑,還是不說為好。他總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經過的事情,講給大家聽聽就好了,就神氣了。
【注】①漏鬥戶主:陳奐生的外號,指常年負債的窮苦人家。②決分:農村集體經濟時代對農民勞動成果的年終結算、分紅。
(作於1980年,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②段的環境描寫,“寒潮”“天氣好轉”“輕風”“暖烘烘”等,既是寫春天氣候特點,又有象徵意義,暗指社會環境變化。
B.第④段“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的標準化包裝,“六斤”“穩賺三元”的精確計算,展現農民在商品經濟中的精明狡黠。
C.第⑤段“‘帽子’不翼而飛,當時隻覺得頭上輕鬆”,指陳奐生摘掉“漏鬥戶主”帽後內心壓力消失,為下文進城買帽子做鋪墊。
D.第⑦段或直接引用陳奐生的話,或設想他可能會講的話,這樣寫生動地表現出他家庭生活、社交生活中言語內容匱乏的狀態。
7.下列對畫線句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a處“三十裡”“幾晃蕩”形成較大反差,寫出陳奐生的悠閑,打破農民進城“趕路謀生”的刻板印象。
B. b處用了四個“了”字句,既寫出他完成一系列農事活動後的輕鬆,也交代了主人公進城時是農閑期。
C. c處使用短句,節奏輕快,又以設問句突出陳奐生對現狀的滿足感、對經濟改革政策的強烈認同感
D. d處陳奐生的內心獨白,使用反覆和反問手法,從多個方面表現陳奐生看到別人能說會道時的痛苦。
8.陳奐生身上遺留了阿Q的某些特點,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9.在文學作品中,二元對立是一種常見的敘事結構,牠常將人物、環境等劃分為對立的兩極,以此推動情節發展、揭示社會矛盾。請簡析本小說如何在二元對立中創設典型環境。(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鄭人遊於鄉校①,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②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意,而無令名之難。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宣子說,乃輕幣。
子產從政三年,輿人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節選自《左傳·子產不毀鄉校》)
材料二: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遊於鄉之校,眾口囂囂。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誌: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
在週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此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厚!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節選自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材料三:
此③欲國家大開言路而作也。所引乞言監謗,明明是人君之事,因不便斥言人君,故歸重於執政;又不便突言子政,故借子產之相鄭國,惜其不得大用,而以“有君無臣”四字,作籠統語,逼出立言本旨,多少渾雅。起結皆用“我思古人”句,見得是道必不可復見於今之意。
(節選自清·林雲銘《韓文起》卷七)
【注】①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②子產:復姓公孫,名僑,字子產。③此:指韓愈的《子產不毀鄉校頌》。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塗黑。(3分)
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藥,名詞的意動用法,與《五代史伶官傳序》“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不相同。
B.令,美好,與《孔雀東南飛》“便言多令才”的“令”意思相同。
C.理,治理得好,與《種樹郭橐駝傳》“移之官理”的“理”意思相同。
D.“故借子產之相鄭國”與《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者”的“之”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產以比喻說理,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自己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聽取百姓的議論,然後做出改變。
B.子產送書信給子西,警告範宣子:君子掌管國家不是擔憂財物,而是擔憂名聲,名聲和德行對於國家非常重要。
C.韓愈以週朝興衰為例,指出興盛的時候會聽取老人的經驗;衰敗的時候,會派人監視議論朝政的人,成功之因一目了然。
D.林雲銘分析了韓愈的寫作目的以及表達籠統的原因,指出韓文質樸高雅,起句結句用“我思古人”表達思古慨今之嘆。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
(2)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14.材料一、二都表達了作者對子產的讚美之情。由於出處的原因,在表現人物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②,愧爾東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杜二拾遺即杜甫。②二千石: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此時高適任蜀州刺史。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二句既交代寫作時間、對象,又通過想像和聯想,表達共同的思鄉之情。
B.三、四句寫柳葉弄色、梅花滿枝的春日美景,以此樂景襯托自己的喜悅。
C.中間四句詩意拓展、深化,有不平、憂郁,又有不能自主的渺茫與悵惘。
D.該詩語言渾樸自然,音調抑揚變換,感情真摯深沈,有漢魏之風骨。
16.該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杜甫接到詩竟至“淚灑行間”,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借“ , ”將傲世之誌與安貧之樂融於陋室生活中。
(2)《書憤》中陸遊借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愛國熱情至死不移的詩句是“ , ”。
(3)玉文化已經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古代文人也常常以“玉”的意象入詩詞,如“ , ”。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22題。
最近,在四歲的女兒向我“匯報”幼兒園生活時,繪聲繪色地描述她與一隻霸王龍交朋友的故事:她們一起抓小恐龍,先因蹺蹺板鬧翻,又交換零食餵倉鼠來和好……不管她的幼兒園裡連隻倉鼠都沒有。細究之下才知,這孩子原來把繪本、動畫和現實糅合在一起,編織出一個“合理”的故事。此情此景,也讓我想到當下人工智能(AI)的“幻覺”現象:牠能將虛構與真實無縫拼接,生成看似嚴謹實則荒誕的答案,仿佛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天才兒童。
AI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塑生活。牠既能幫中學生秒解幾何題,也能替小說家生成纏綿的劇情。而若拋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譬如“從化學視角解析孫悟空火眼金睛是怎樣煉成的”,牠也能像模像樣地編造出一大篇學術分析,甚至煞有介事地標注出參考文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甲 ),牠會杜撰更多論據來自圓其說。
要理解AI為何謊話連篇,得從牠的學習方式說起。今天的AI普遍基於大語言模型(LLM),大語言模型被拋入一個虛擬的語料世界中,吞下海量的文本材料,沒有人告訴牠該怎麽出去,牠只能自己從中摸索出一條道路來。最終,涅槃重生的AI開口說話了——一面是口若懸河,一鳴驚人;另一面卻是 A ,“鬼話”連篇。
人們不吝讚美著AI的橫空出世,卻也正 B 給胡言亂語的AI“治病”。比如,為了防止AI幻覺泛濫,工程師們加裝了“知識導航”(檢索增強技術RAG)來引導牠查證事實,鋪設了“軌道護欄”(提示詞約束)以防止答案跑偏,甚至請人類老師當“監考”(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給胡謅打紅叉。但即便如此嚴加管教,AI仍會冷不丁變成“脫韁野馬”。
當前條件下,( 乙 ),就像苛求孩子永遠不說童話————既不可能,亦無必要。目前的主流解法是給AI裝上“場景識別器”:當檢測到用戶需要嚴謹答案時,自動調用知識庫交叉驗證;若遇到創意寫作,則無妨放飛自我。而要更進一步,就得考慮如何讓AI“活”在更真實的語言遊戲實踐中了。
18.文中第一段劃橫線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並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
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以取得語言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
22.下列關於文中加點之處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火眼金睛”與“懷瑾握瑜”構詞方法不完全相同。
B. “胡謅”中的“謅”為形聲字,讀音為“zōu”。
C.“無妨”應為“無防”,副詞,在句中做狀語。
D.“軌道護欄”與“活”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論語》有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有人建議,要“活在當下”“不要擔心2小時以後和8公里之外發生的事情”。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A(“然而材料一作者對此並不認同”錯,材料一作者只是認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內涵當下並沒有清晰的共識,並非不認同他們“擁有技術攻關、技術革新能力,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關鍵性難題”。)
2. B(“導致人們放棄職業教育,疏於學習技能”錯,材料一中並未提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擴張導致人們放棄職業教育,且其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疏於學習技能; “嚴重不足”的表述也於文無據。)
3.①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②開展養老服務技能培訓③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每處1分,意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4.①材料一側重於分析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概念模糊、後備人才不足、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問題。②材料二側重於探討如何培養高技能人才,來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每點2分,意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5.①企業採用積分制培訓模式,將培訓積分和個人晉升掛鉤,激勵一線工人積極學習操作與維護數字化設備。②企業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隱性技能轉化為顯性技能,加強技術骨幹的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快速積累經驗。③企業和院校加強合作,推行“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培訓模式,打通高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連接的最後一公里,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④政府加大終身學習理念的宣傳力度,推進終身學習的法律規章和制度政策建設,為技能人才提供持續的學習和提升機會。(每點2分,任答三點意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6. A(“文章主要採用全知視角進行敘事,……又穿插第一人稱有限視角”錯,本文主要採用第一人稱有限視角敘事,穿插了第三人稱的敘述。)
7. D(“體現了文章的地域特色”錯,沒有體現地域特色。)
8.①將阿林進山的目的與其他村民進山的目的進行對比,突出了阿林不追求物質,更注重精神享受和內心感受的生活態度,使阿林灑脫、隨性的形象更加鮮明。②將孩子對阿林的喜歡與大人們對阿林的不屑進行對比,反映出大人與兒童不同的價值觀,大人以世俗標準評判阿林,而孩子更看重阿林帶來的快樂體驗,從而豐富了阿林的形象,引發讀者對世俗觀念的思考。(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9.①率性自由的生活態度。阿林喜歡看雲,喜歡享受春風,喜愛花草樹木,這種率性自由的生活方式,與孩子們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天性相契合,對孩子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②豐富了孩子們的童年生活。阿林會帶領孩子們上山,采摘杜鵑花,串杜鵑花並品嘗杜鵑花瓣,給孩子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③心懷善良和童真,喜歡孩子。阿林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他的家裡時常回蕩著清亮的笑聲;孩子們偷吃他的藤梨,阿林不但不計較,還會默默準備藤梨。(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10. DFH(原文標點為:是故先王之士也,與民異,田則代耕,何也?)
11. D(A項,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的“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麽樣。B項, “不如因善遇之”的“遇”表示對待。C項, “爭寵而心害其能”的“害”表示“嫉妒”。D項,文中的“造”是“到”的意思,與“天造地設” “閉門造車”的“造”意思不同。)
12. B(“歸有光因其將嶽父的住所命名為守耕而將說的名字命名為守耕說”錯,沈翁住所的名字是他自己命名的,不是唐虔伯命名的。)本試卷答案最早發在微信公眾號“做事方法很重要”
13.(1)孔子認為如果恰逢特定的時期,他是不畏懼親自去做這件事的。(“適” “憚” “躬”各1分,句意1分)
(2)善於養生的人不會因為兩次被噎就放棄進食,精於農事的人不會因為一年歉收便放棄耕作。
(“以” “捐” “穡”各1分, 句意1分)
14.①歸有光認為只有耕作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其餘都是為追求名聲,使自己安逸享樂,強調了守耕的重要性。
②李夢陽認為學田是士人專心學業、修身立節的保障,強調了學田對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每點2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嘉定人唐虔伯與我見過一兩次面,但我內心特別欽佩他的為人。我的朋友潘子實、李浩卿,都是虔伯的朋友。(潘子實、李浩卿)兩位多次向我提起虔伯,我通過他們大致了解了虔伯的為人。度伯的嶽父稱為沈翁,因為誠信的長者形象被鄉裡人稱讚,辛勤勞作了六十年,未曾生育兒子,後來招贅虔伯為婿,我通過虔伯也大致了解了沈翁。
沈翁將自己的居所命名為“守耕”,虔伯通過二位友人(潘子實、李浩卿)讓我為此作一篇解說。我回應道: “耕種的事情,古代的大聖大賢們在沒有際遇時,都不怕親力親為。到了孔子,就不再以此教導別人了。”(孔子)曾拒絕樊遲學習耕作的請求,又說: “耕作,免不了饑餓。”這是說孔子不耕種嗎?(其實,)孔子釣魚,射鳥,打獵,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耕種。孔子認為如果恰逢特定的時期,他是不畏懼親自去做這件事的。但這可以作為君子暫處困厄時的權宜之計,卻不可以作為君子的學問。君子的學問,(可以使他)不親自耕種卻能夠用來治理耕種之事,所以耕種的人可以經常從事耕種,而不耕的人對於不耕種也沒什麽妨害。(他們)不耕作,並不是使自己安逸享樂罷了。
如今天下的事情,都歸於追求名聲,只有耕種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其餘都是使自己安逸享樂而已。那些有誌於古道的人,是為了耕種的實在呢?還是為了不耕種的虛名呢?故作此《守耕說》。
材料二:
有人問: “書院有田產嗎?”
李夢陽答: “有的。”
問: “田產如此重要嗎?”
李夢陽答: “曾聽先生教誨: ‘天地如果沒有供養萬物的功能,就無法化育萬物;聖人如果不供養百姓,就無法治理民眾;士人如果沒有供養,就無法成就自身。’因此‘養’,是天地化育的根本,是個人成長的基石。所以先王時代的士人,與平民不同,用學田(所獲得的收獲)代替(他們)耕作(以供養他們),這是為什麽?如果不這樣,(他們)便無法專心致誌地精進學業。因此士人進入學堂,要讓他們在服飾上有所區別,按規定供給他們糧食,端正他們的學業,都是為了使他們與普通百姓不同。後世更選擇風景優美且土地肥沃的地方,選拔優秀的人才聚集在那裡,於是就有了藏書的書院、用於祭祀和供養的田產,這又是為了與普通士人區別並考核他們的學業。”
問: “我曾聽說,孔子說: ‘耕作,免不了饑餓;治學,卻可以獲得俸祿。’請問士人容易聚集卻難以成才,是為什麽呢?”
答: “這裡因為聚集的方式不對。我曾登臨大梁的高臺,到書院拜謁祠堂,登上廳堂、走進樓閣,看到那裡竹林茂密、樹林繁盛,長廊曲折幽深,鳥兒啼鳴,狐貍奔走。”
問: “士人為何不聚集在這裡?”
答: “因為沒有田產。”
問: “既然知道士人難以聚集卻一定要購置學田,這是為什麽呢?”
答: “善於養生的人不會因為兩次被噎就放棄進食,精於農事的人不會因為一年歉收便放棄耕作。所以寧可有人虛偽行事欺騙世人,也不能讓天下沒有尊崇道義的名聲;寧可有人矯情赴死來獲取名譽,也不能讓天下沒有堅守正義的稱讚;寧可購置了田產卻難以聚集士人,聚集了士人卻難以培養成才,也不能讓天下沒有供養士人的人。”
15. B(“暗示時光飛逝”錯, “竹箭流”運用比喻,將湍急的江水比作竹箭,表示江流迅疾,行舟難駐,引人離愁,並非暗示時光飛逝。)
16.①《揚州送人》裡的“柳”是詩人思念友人的直接寄托,詩人借折柳的行為,將內心對友人離去的不舍、牽掛和因分離而生的哀愁盡情抒發, “柳”在此是離愁別緒的具象化體現,是情感抒發的核心意象。②《望海潮》中的“柳”是眾多寫景意象之一,是構成繁華、美好城市圖景的重要元素,詞人側重於通過牠來展現杭州城美好的景致風貌,表達對杭州城的讚美,以及希望友人將這美景帶回朝廷誇贊的期許。(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17.(1)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余杯
(2)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3)示例一: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示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空1分,錯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 A(A項,獨樹一幟:單獨豎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B項,耳目一新:形容事物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強調給人的感受,與文中的“風格”不搭配。C項,鶴立雞群:比喻人的儀表或才能超凡脫俗,非常突出。用於形容人。D項,變幻莫測,事物的變化奇異而難以琢磨。側重於變化,文中強調風格的“獨特”,與語境不符。)本試卷答案最早發在微信公眾號“做事方法很重要”
19.(1)語句②,改為:假如因此就認為“怎麽寫”比“寫什麽”更重要。(2)語句④,改為:那又走向極端了。(語句②,不合邏輯,上文強調應對小說語言有所要求,下文提到“真正精彩的文字,恐怕還在於能幫助讀者對生活產生新的理解”,側重“寫什麽”,所以此處應是認為“‘怎麽寫’比‘寫什麽’更重要”。語句④,搭配不當, “極致”多含褒義,與原文批評觀點過激的語境不符,改為“極端”更貼合文意。每處2分,其中序號正確1分,修改正確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修改正確則酌情給分)
20. C(由前文的“在具體創作中” “避免‘水’”與後文的“看倒是看得懂”可知,橫線上應強調“書面語”,故排除B、D兩項。再由後文“看倒是看得懂,只是令人感到浪費時間”可知,應強調“啰嗦”,而不是“簡潔”,故排除A項。)本試卷答案最早發在微信公眾號“做事方法很重要”
21.(示例)作者過分注重個人展示,使語言表達複雜化,這應該源於其對獨特表達的追求。(修改“沈迷於自我表演” “把說話當雜技” “無非是骨子裡那點兒自戀作祟罷了”各1分,不改變句意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22.(示例)好的小說語言是指基於人的具體生活、人之常情(含特殊情況且符合邏輯)(1分),通過動人的方式表現出來,比日常口語更加精彩(1分),同時避免“水”或晦澀(1分),能幫助讀者對生活產生新的理解的生活語言(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23.【寫作指導】作文材料以“《百年孤獨》偽名句廣泛傳播”這一現象為核心,揭示網路時代人們對經典的碎片化閱讀與標籤化理解問題。考生需圍繞“偽名句流行的原因” “經典內涵被簡化的危害” “閱讀方式的轉變對文化傳承的影響”等角度展開思考。審題時應緊扣材料中偽名句的表面化情感共鳴與原著深刻內涵的矛盾,避免僅停留於網路傳播現象的描述,或空談經典閱讀的重要性。
【參考立意】①情感剛需下的“偽金句”狂歡:現代人亟需即時的精神慰藉,偽名句因契合焦慮情緒而走紅,反映快餐時代的心理困境。②當經典淪為情緒“表情包”:碎片化閱讀與標籤化傳播,讓《百年孤獨》的孤獨哲學異化為單薄的流行語,解構經典的深度價值。③警惕思想的“速食化”陷阱:貼標籤式閱讀壓縮經典的豐富內涵,長此以往將導致文化傳承斷裂、思維能力萎縮。
作文評分標準如下:
一、關於立意
高考語文作文的立意分為四個方面:立意正確、立意鮮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穎。
1.立意正確
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確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給定的題意,不偏離題意、不跑題。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會、國家的主流價值觀,就可視為偏離題意,思想感情不正確、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內含的意義,不要為了圖創新而輕易與之背道而馳,否則也會被判為偏離題意,要抓住材料關鍵詞,關鍵詞抓錯了,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立意上也會嚴重丟分。
2.立意鮮明
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須集中、明確,不能什麽都想說卻什麽都說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兩可。立意分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內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確、鮮明的主旨對高考作文來說,不是一句空話,閱卷老師在緊張的閱卷環境中,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確的立意。
3.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 “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其中的關鍵詞是“本質” “內在關係” “啟發”,這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要有深刻透徹的觀點,發人深思。如果隻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談,得分一般不超過50分。
4.立意新穎
寫作中要追求“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的境界,這就需要在立意上體現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套作,千篇一律。作文寫得好,要“以識為主”,和現實結合,深入思考,展現自己獨到的見識。要補充說明的是,這裡的新穎,不是違背材料主旨和主流價值觀,特立獨行,危言聳聽,吸引人眼球,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二、關於等級
具體評分,可參考列表《高考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作文等級評分標準(滿分:60分)
需要注意的是:
等級的幾個方面不是孤立的。每篇作文的“基礎等級分”與“發展等級分”之間,基礎等級中的“內容分”與“表達分”之間,發展等級中的“創新”與“深刻”之間,通常具有一致性。高考評分要求,凡是“內容分”與“表達分”不在同一個等級內,兩者的級差不要超過兩個等級(如一個為一等,另一個不得低於第三等),也就是說,一個等級不足,會對其他等級造成影響,因此,作文一定要注意綜合能力提升。
對作文等級的判定,要綜合考量,不能隻抓一點,不及其餘。比如對基礎等級,不能僅看內容、結構、語言、文體中的一點,而應全面衡量,綜合考慮。因為閱卷環境的影響,現在卷面對作文的影響非常大。在具體操作時,要客觀看待卷面分,卷面不好的,適當扣分,不能以“一醜”而遮“百美”。
對作文等級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比如一類卷(54——60分)、二類卷(45——53分)、三類卷(33——44分)、四類卷(21———32分)、五類卷(20分以下)。評分標準不要隨意變動,給分有理,扣分有據。同一等級內,根據內容、結構、語言等合理打分。
三、關於表達
1.文體:文體特徵不明的文章 ,建議總分不超過36分;文體不合要求的 ,建議總分不超過30分;文體格式不對的,建議總分不超過50分。
2.結構:寫足字數成篇,層次分明,過渡銜接緊密,可視為“結構嚴謹”;首尾完整,段落連貫,可視為“結構完整”;字數超過800字,但缺少自然結尾的視為“結構基本完整”;明顯拼湊,或者直接抄襲試卷相關文段的,以“結構混亂”處理。
3.“語言流暢”原則是指沒有語病;“語言通順”可以允許有偶發病句(兩個左右),但是不影響相關閱讀和意思表達;“基本通順”可以允許有3個句子不通順,但是能夠表達基本意思。全文有6個以上病句則視為“語言不通順,語病多”。對於大量使用網路語言進行表達的,評卷時需要慎重處理。
4.字跡:全文個別文字書寫不標準或有塗改的不視為“字跡潦草難辨”。
四、關於特徵
1.深刻。一篇作文整體都體現獨到、深刻的思想,可在特徵分上給滿分。部分段落、句子深刻,按評分等級給分。
2.豐富。作文內容豐富,使用的素材新鮮、典型,特徵分上可給滿分。內容較豐富,部分素材引用了典型素材 ,按評分等級給分。
3.有文采。整篇作文文采斐然,展現了作者的文筆與才思,特徵分可給滿分。開頭結尾使用修辭、化用詩句、引用名言,也可歸為有文采,在原有給分基礎上適度加分。
4.有創意。在立意正確的基礎上,體現出自己的創意,且論據充分、敘述合理,特徵分可給滿分。部分段落、語句有創意,可視為作文亮點 ,在原有給分基礎上適度加分。
五、其他問題
(一)關於扣分
1.缺標題扣2分。
2.字數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建議字數不夠600字的文章 ,總得分控制在36分以內。全文不足400字,綜合給分不能超過20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隻寫一兩句話的,給1分或2分,不評0分。隻寫標題的,給1分或2分,不評0分。完全空白的,評0分。
3.每個錯別字扣1分 ,重覆不計,上限5分(考慮偶有1—2字筆誤的情形,評卷程序從第三個錯別字開始扣分,扣滿5分為止)。
4.標點錯誤多 ,或點實點、標題後加標點、一“逗”到底的扣1到2分。
5.用繁體字或甲骨文 ,用含義不清、流傳不廣的網路語言 ,酌情扣分。
你可能感興趣的
- 心理小辭典:禁果逆反心理——為什麽越禁止,越想要?_效應_運動_自由
- 色彩心理學:影響人情緒的顏色_紅色_黃色_淡藍色
- 夢見蛇的心理學解析:潛意識中的轉變信號_夢境_意象_生活
- 2024年心理咨詢師報名通道開啟,可考心理證書!無需辭職。最後3天!_培訓_考試_情緒
- GPS測量原理及應用(徐紹銓)PDF_gzh_海馬_書單
- MBTI16型人格官網:免費性格測試+專業職業發展建議_類型_職場_劣勢
- 【心理科普】如何有效理性購彩“心理降溫術”_薄荷醒_情緒_生活
-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心理學_未來_塞利格曼
- 聊聊測試階段的質量門禁管理_支持_代碼_工具
- 腳丫子|放下心理包袱,才能走得更遠_循環_執念_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