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警惕!心理治療中的quot反向陷阱quot:你越干預,孩子問題越嚴重?_李梅_家長_女孩

警惕!心理治療中的quot反向陷阱quot:你越干預,孩子問題越嚴重?_李梅_家長_女孩

時間:2025-07-14 05:31:41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治疗,家长,",陷阱,父母,李梅,孩子,女孩,干预,心理,知识科普,抑郁症,李梅,孩子,女孩,心理

“我家孩子抑郁癥半年了,找了好多醫生一直也沒好,最開始是在我們家當地看的,後來聽朋友介紹杭州這邊治抑郁癥很厲害,專門過來看......”

出院後女孩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一位滿臉悲傷的母親正坐在李梅主任診室內,看得出她正遭受著內疚懊悔的折磨。據母親講述,和女孩父親離異後,女孩一直跟著自己生活。

▲李主任看診中

14歲的女兒性格內向,平時喜歡畫畫、看動漫,有大量收藏集“谷”愛好及玩二次元Cosplay。

曾經因為校園霸淩轉學過,但之後女孩開始厭學,晝夜顛倒玩遊戲、生活極不規律、經常曠課,不聽管教和勸告。

她認為女兒“沈迷網路”“不務正業”,甚至懷疑她“心理有問題”。一次激烈的爭吵後,女孩情緒崩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吃不喝。

母親見狀,直接聯繫了某家精神科醫院,強行將她送去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醫生診斷女孩有“抑郁癥”,並開了抗抑郁藥物。

最初,孩子在住院期間表現確實“乖”了許多,能配合按時吃藥、做電療及規律作息,一個多月後便出院回家休整。

然而,出院後的女孩更加封閉,還開始用刀片割手臂自殘,當母親打算再帶她去醫院,她卻崩潰地哭喊:“又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醫院!”

母親不斷傾述,很後悔那次強行送孩子去住院治療:“明明帶她去看病了,為什麽越治越嚴重?”

父母千萬別忽視這一關鍵點

杭州復旦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李梅主任指出很多家長由於缺乏科學的心理知識觀,隻知道最終目標是康復,但不知道抑郁癥的根源,不清楚康復需具備哪些條件、有哪些道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更不知道這個過程的關鍵因素是什麽。

在求助醫院、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往往被告知他們原來做錯了,導致了今天的問題。內心本就恐慌的家長,更加不知道要怎麽做了,甚至都不敢管孩子。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有心理問題後,要麽過度焦慮,要麽完全回避。有的直接強制送醫,認為“醫生能治好”;而有的家長則相反,害怕刺激孩子,什麽都不敢管,任由孩子封閉自己。這兩種極端做法,都會讓孩子的心理問題惡化。

女孩母親強行送醫的行為,讓女孩感到被背叛、被拋棄、被控制,加劇了她的心理創傷。而父母不敢管孩子,同樣危害巨大。

?奭飯?姻????榯?????奈??;

?奭飯?騿禉??????榯?????唁情緒崩潰;

?奭飯????毼?榯?奍??唁做出極端行為……

“家長的這種‘不敢管’,本質上是一種逃避,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甚至強化他們的無助感。”李梅主任強調,“真正的心理干預,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強硬控制,而是用科學的方式陪伴孩子走出困境。”

李梅主任建議,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先盡快認真地了解、掌握抑郁癥的相關科學知識。

青少年心理治療的3個關鍵點

李梅主任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了青少年心理治療的3個關鍵點,幫助家長避免“越治越重”的誤區:

1. 先調整家庭互動模式,再談治療

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根源在於家庭關係。有的父母過度控制,孩子長期壓抑;有的父母長期忽視,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情緒不穩定,孩子焦慮不安......

“如果家庭互動模式不改變,單純靠藥物或心理咨詢,效果有限。”李梅主任建議,家長要學習科學的溝通方式——

?少說教,多傾聽:先讓孩子表達情緒,而不是急著給建議;

?避免“貼標籤”:不要說“你就是心理有問題”,而是表達關心:“媽媽看到你最近不開心,能和我說說嗎?”

?設定合理的邊界:比如允許孩子有情緒,但不能傷害自己或他人。

2. 治療要個性化,避免“一刀切”

很多家長認為“抑郁癥=吃藥”,或者“心理咨詢=聊天治療”,但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因不同,治療方案也要因人而異。

3. 長期跟蹤,防止復發

心理問題不是感冒,吃幾天藥就能好。很多孩子治療後看似恢復,但遇到壓力又會復發。因此,長期的心理支持和跟蹤非常重要。家長可以——

?定期帶孩子復診,評估心理狀態;

?關注孩子的社交、學習狀態,及時發現異常;

?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度運動)。

杭州復旦兒童醫院是浙江省心理協會醫聯體醫院,院內重點科室精神心理科專注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由精神心理科醫生、心理測評師、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等組成專業團隊,為每個孩子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精準評估:結合心理量表、腦功能檢查等,全面評估孩子的情況;

藥物+物理+心理聯合治療:避免單一治療模式的局限性;

家庭干預: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養育方式;

長期隨訪:確保孩子持續恢復。

“孩子的心理問題不是‘矯情’,也不是‘不聽話’,而是需要科學干預的健康問題。”李梅主任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害怕或誤解,耽誤了孩子的治療黃金期。”

如果你的孩子也面臨情緒、行為問題,不要盲目處理,也不要放任不管,建議盡早尋求專業幫助,讓孩子在科學的引導下重回健康軌道。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