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咨詢:遇到一位回避伴侶,常常感覺自己在被推開_ta_依戀_關係
— 01 —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伴侶:
ta似乎總與你保持著一些距離,當你想要跟近一些時,ta卻往後退了;
有時想跟ta談談心,聊沒兩句ta不是開啟說教模式便是拼命轉移話題,完全聊不下去;
很少能得到ta的承諾,似乎承諾會讓ta感覺很束縛;
缺乏情感、心靈的交流會讓你很抓狂,但ta的回避沈默更是讓你束手無策。
於是,在彼此的心冷下之後,關係自然地走向了破裂。
如果你的伴侶是這樣子,也許你是遇到了回避型依戀的伴侶。
在你看來是自然親近的行為,對ta來說卻是負擔和壓力,甚至還會說是你要求太多了。
作為蕞難伴侶類型之一的回避型依戀者,跟ta們談戀愛,注定要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 02 —
什麽是回避型依戀?
在依戀關係理論中,回避型依戀是一種成人依戀類型,與早期的童年經歷有關。
在早期,ta們可能有著不能始終如一地滿足自己需求,或者是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養育者,讓幼小的心靈堅信,沒有人會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且永遠不能依賴他人。
▼但在ta們的內心深處,依舊有著很強烈的聯結需求,渴望親密,也渴望依戀。不是不想依賴,而是怕被拒絕,獨立只是ta們的防禦方式。
於是,在進入關係前,孤獨與焦慮常伴著ta們,擔心自己“注孤生”,也會有想要談戀愛的想法和衝動,但進入的親密關係中後,ta們卻又不自覺地想要逃離。
ta們苦惱於依賴,表現出極度的獨立,拒絕伴侶的親近;
更喜歡自由的感覺,因此很難做出承諾;
在一段關係正要變得緊密時選擇抽離,把自己縮回去,或是拒絕關係繼續深入。
童年的經歷塑造了我們的依戀方式,而這種依戀方式又成為我們在未來關係中的內在工作模式。
— 03 —
和一個回避型依戀
的人在一起會有多累?
一開始,你會對ta們發出靈魂拷問:
“如果你不想和我親近,為什麽還要和我談戀愛?”,“喜歡獨立為何不乾脆自己獨美就好了,為何還要和我談戀愛?”
自己不被需要、可有可無、並且隨時會被拋棄,是作為回避伴侶蕞大的感受。
很多時候,回避型依戀者就是這麽讓人抓狂,尤其是在親密關係裡。
ta們就像一只愛待在殼裡的蝸牛的心理準備。在你毫無察覺時,一下子便跑回自己的安全殼裡,甚至還會就這樣縮在裡面一動不動,無論你在外面怎麽推ta,喊ta,ta都佁然不動。
你常常會感覺你們之間似乎有隔著一堵墻,日常有交流,但無法深入內心。
墻後面的人心裡是如何想的,你無從得知,甚至有時自己都不清楚對方是否真的喜歡自己。
— 04 —
在親密關係裡
愛回避的ta,通常在回避什麽?
1.回避情感表達:
情感在回避者的世界裡,是被歸到陰影的部分。
ta們不會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包括愛、喜歡、需求和希望等,在他們看來,這些會讓自己顯得脆弱或需要別人的幫助。
“情愛,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
2.逃避信任
能讓回避者無條件信任的,估計只有ta自己。ta們無法相信別人真的關心自己,覺得他們另有企圖,也無法相信別人能夠滿足ta們的需求。
3.回避親密關係
可依賴,袒露真實脆弱的自己,是一段親密關係裡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這,卻恰恰是回避者的死穴。
因此,避免建立親密關係,或者在已有的親密關係中保持距離,減少互動交流,便是ta們的上上策。
4.逃避衝突
衝突是一段親密關係裡必不可少的部分,能經受住衝突,並妥善處理的關係往往有更好的發展。
但在回避者看來,衝突只會破壞脆弱的關係,所以努力逃避與伴侶的衝突,避免發生爭執或產生不同意見,選擇保持沈默或退縮,否認依戀需求、遠離關係。而這也往往會演變成關係裡的冷戰。
回避型回避的,恰恰是一段親密關係裡蕞重要的部分,也是伴侶蕞渴望在關係裡得到滿足的部分。
而無法滿足的ta們,往往會讓伴侶覺得不滿和抱怨,蕞終導致關係的破裂。
— 05 —
相處時需要注意什麽?
回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裡,無法深層地自我暴露、很難依戀,容易在衝突場景裡關閉自己的情感通道,也更容易對關係的走向持消極的看法。
這樣的特質,在親密關係裡對彼此都是巨大的挑戰。
如果你喜歡的人、交往的人、你的伴侶偏向於回避型依戀,那麽以下是一些在與他們相處時的建議:
1、保持自身的獨立與穩定
無論你希望親密關係能夠多麽深入,重要的前提是關係中的你們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各自要為自己的行為、感受負責。
如果在一段關係裡,你沒有感到被尊重、沒有感受到對方為關係做出努力的意願,甚至很痛苦,那麽不管ta是不是回避型,你都可以選擇離開。
2、學會接納、適應、認同ta的回避
研究發現,一段能讓回避型感到安全的關係恰恰是回避型改變的原因。
當你的回避伴侶開始啟動回避機制時,你的反應會是讓ta解除防禦機制的重要變量。
在衝突中,讓ta感知到安全的重要的。面對閉合情感系統的ta,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ta的“充電期”,或許是當下遇到的情況讓ta感到難以處理,又或是ta內心創傷體驗被喚醒。
ta需要一些時間和自我空間去消化或蓄能,而不是解讀為ta在拒絕、逃避。
在ta解除回避後,嘗試著與ta去溝通協商解決的方法,例如定下約定,不可以輕易說分手,保持基本的聯繫,設立止損信號等,為下一次衝突準備好處理方法,避免關係越來越糟。
而在非衝突的情景中,我們可以多多創造一些積極的體驗,讓回避型感到被接納,當衝突發生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認同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ta們的回避衝動,也會更容易跟你進入合作模式。
3、兼顧彼此需求,探索出讓彼此感到舒適的相處模式
關係裡,並不是以一方的需求為主,而是要平衡和兼顧好彼此的需求。
所以,跟回避型伴侶相處,並不是說我們要事事遷就ta,我們自身的需求滿足也很重要。
在兩人的相處中,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讓彼此舒適的距離,既不過分地遠離,也不給對方壓力,探索出讓彼此感到舒適的相處模式。
一朝回避,並不代表著永遠回避。依戀理論的提出者鮑爾比就指出,人的依戀模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分成多個層次和等級。在不同的關係裡會呈現出不同的依戀模式很正常。
親密關係裡的良好的互動以及包容穩定安全的,是完全有可能幫助回避型建立起健康長久的關係的。
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選擇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來收獲美滿的關係。
依戀模式理論,其實更多的是以系統的概念幫助我們去了解自己或伴侶的過往經歷,創傷及其對當下的影響,讓雙方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彼此的需求,關係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牠不是個體永遠不變的標籤,也可以成為關係更進一步的踏腳石。
END
▎本文為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I ? 聽說吧
聽說吧心理機構,15年口碑相傳
來訪者遍布國內外
你可能感興趣的
- 瘋癲羅曼史:關於情感和慾望的11個心理怪談_弗蘭克·塔利斯_臨床_愛情
- 發現沒有?很多性格強勢的女性,晚年生活都很淒涼!用心理學解析性格對人生的影響_孩子_母親_丈夫
- 金秀賢演繹NPD吸血套路背後的心理學真相_社會關係_表演_作品
- 所謂盲派八字預測用語定位_繩子_黨相_問題
- 名字配對測試:你的名字和他/她的名字是否天生一對_評分_音節_數字
- 「三位一體」測試通告_考生_考區_考試
- HR人才測評,如何測評情緒穩定性?_員工_評估_工作
- 國開電大——北京開放大學學前心理學3試題作業及參考資料_題目_正文_答案
- 潛意識,你的職場才能應該通過什麽方式展現出來|明7啨心理2510_工作_同事_領導
- 病了怎麽辦?如何預防、應對與心理調適?_疾病_身體_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