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春節吵架傷感情?心理學親測:3步把衝突變親密催化劑_方式時_情緒_醪糟

春節吵架傷感情?心理學親測:3步把衝突變親密催化劑_方式時_情緒_醪糟

時間:2025-02-10 07:42:16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因为,瓶子,心理学,醪糟,情绪,方式时,对方,战术性,怒气,场景,知识科普,幺爸,醪糟,情绪,李松蔚,怒气

作者:阿辛

來源:微信公眾號:心理閱讀(ID:gh_18f552bcc5b5)

據相關數據統計,72%的年輕人因為家庭矛盾而提前返程。

為什麽最該甜蜜的儀式,總會伴隨"除夕煙花"般的必然爭吵?

當幺爸第n次糾正我做事的方式時,那個奪門而出的清晨給出了殘酷答案:我們明明最珍惜的人,為何偏偏傷得最順手?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01

為什麽越是隱忍,就越會爭吵?

不管你承認與否,我們大多數人回家過年都會面臨矛盾甚至爭吵。

一方面,離開了熟悉的工位,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房間,這種環境的巨變,本身就會給人帶來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我們每天都得面對著觀念和行為習慣均不同的家人,疲憊應對著他們的思想入侵,儘管大家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怨聲載道,爭吵隨時會爆發。

在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大家都想一味和諧,忽視甚至壓抑自己的怒氣,但是怒氣怎可能如此聽話,該發的火還是要發,只不過被我們人為延長了。

具體來說,在面對一些小矛盾時,本著以和為貴的基本原則,誰也不願意大動干戈,即便是簡單地表達不滿,也存在引發爭吵的可能性,於是大家都選擇了“忍氣吞聲”。

但這種隱忍,並不會讓我們的“不滿”消失,牠以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積攢著,直到到達臨界點,像鞭炮的引線一觸即發。

先來聊一個我自個兒的案例吧!

02

一桶醪糟引發的"親情戰爭"

今年回家過年,我也和幺爸爭吵了幾番,就聊聊離開老家的那天早上的事兒吧。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

初五一早,我和二哥要離開老家,走之前,幺爸讓我帶些醪糟回單位。

打開幺爸辛苦蒸好的,醪糟的甜酸味混著晨霧撲面而來。

二哥舀醪糟的鋁勺碰得玻璃瓶叮當響:"難得回來,多裝點!"本來只想要半瓶的我,看著滿滿一瓶,只好閉上了嘴。

緊接著,我幺爸看到了那滿滿的一瓶醪糟,就說了句:"裝嫩個多,你一個人啷個吃得完?"

我想也是,於是就默默地倒回去了一半,倒完之後。

他以為我有不滿,嫌他給得少了,又過來搶我手中的瓶子,想要再次添滿,我趕緊說不用不用,於是想快點封瓶子走人。

誰成想他又說:“瓶子不是這樣封的,要加一層薄膜,不然要漏”,我乖乖照做了。

結果他又說,聲音有點不耐煩:“不是的,要加兩層薄膜,你曉得啥子喲!”

我強忍著怒氣平靜地說道:“不要了!”

三個字脫口而出的瞬間,我恍惚間看見他瞳孔猛地收縮——那是種被拒絕的刺痛。

然後,我順勢直接把醪糟全部倒回去了

緊接著,他就開吵了,我則假裝沒事兒似的跑回自己臥室,收拾行李,收拾好後,裝上車。

最後開車走的時候,只是搖下車窗說了聲“再見”。

後視鏡裡,那個穿藏藍棉襖的身影逐漸縮成小點,仍固執地站在曬場邊,直到轉彎再也看不見。

大概半小時後,我又給他發了一條長文消息,給他賠了個不是,表達了感謝,讓他自己在家注重身體,別太累了,最後還給他發了個200元紅包。

他沒有回復我,自然也沒收我的紅包。

03

吵架指南1——如何穩住情緒?

前面講過,爭吵是避免不了的,並且從某種程度上講,你越是竭力避免某事發生,牠就越是容易發生。

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究竟該怎麽吵”,我的建議很簡單:

先穩住情緒,再穩定輸出。
先來說說穩住情緒。

這一點很簡單,當我們的大腦完全被情緒占領時,爭吵的目的不是為了表達訴求,而是轉變成責怪對方,證明對方是錯的,或是讓對方處於道德低位。

這時的爭吵效果只能是傷害,互相傷害。

所以第一步是先穩住情緒,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情緒的產生過程。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情緒四環節,即情緒產生的四個步驟,就像打遊戲通關一樣。情緒不是突然爆炸的,而是一步步發展出來的。

具體而言就是:場景,自動喚起,認知解釋與應對。

『場景』引發『自動喚起』,產生身體反應,然後才是姍姍來遲的理智,做出一番『認知解釋』後,才是具體的『應對』方式。

干預點在哪裡?

兩個地方:場景和認知解釋。

①場景——戰術性撤退

應用1——直接閉口不談

你肯定有過這種經歷,對於某件事兒,你還沒有開口,你就知道對方肯定會因為這件事吵起來,所以你選擇閉口不談。

自然也就避免了爭吵。這種方式當然是最省心的,問題是牠不是長久之計,你遲早會因為心情不好而爆發。

前面提到過,在情緒這裡,壓抑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但如果你確實不想爭論,那就先暫時避開這件事吧!

應用2——暫時避避風頭

正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衝突剛開始,最好的方式不是硬鋼,而是『戰術性撤退』——讓彼此分隔開一段距離,不至於兩敗俱傷。

戰術性撤退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智慧!

回到我和幺爸的那次爭端,我就是用的這招,他吵讓他一個人吵會兒吧,誰還沒點苦水想吐呢!

我就安安靜靜地走回臥室,關上房門,坐下來,戴上耳機,播放最愛音樂,沈浸音樂中。

放心吧,爭吵得不到回應,他很快就吵不下去了。

②認知解釋——轉念的智慧

我們前面說過啦,這一步會直接導向下一步怎麽行動,所以這也是改變你的應對方式的最後關口。

具體怎麽做呢?也很簡單,就是:

想一想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因為自己可能已經陷入了自我視角無法跳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問別人:這件事,你怎麽看?

在我與幺爸的爭吵中,我會認為幺爸嫌我拿多了,完了他還不敢表示,又把醪糟給我裝回去,我因此生氣。

我問了一個朋友,朋友給出的解釋是:也許他只是出於節約食物考量——醪糟如果放久了,會變質,所以希望我能快速吃完,別浪費了,所以才不想拿給我那麽多!

你看,事情還是那件事情,但是解釋不一樣了,我們的看法以及情緒也會跟著發生改變。

其實,即便你用了上述方法,你可能還是會生氣,沒關係,生氣表示你很在意,說明這個問題,對你很重要。

即便沖TA發火了,也不要緊,繼續使用下面的復盤方法,關係越吵越緊密,不是沒可能。

04

吵架指南2——怎麽穩定輸出?

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前期準備,情緒安撫得差不多了,調試好心情,接下來就要放大招了。

根據自己情況,找個合適的時機,選個合適的方式,和他一起復盤:

第一,剛才我怎麽啦?

第二,我為什麽感到生氣?

第三,詢問對方,你為什麽生氣?

第四,今後面對類似情況,怎麽處理?

什麽?大招就這?

這大招可能讓你失望了,但事實就是這麽簡單:衝突的本質是因為自己的訴求沒被看到,或者沒被滿足,那就表達自己的訴求,盡量去看見別人的訴求唄!

先問,自己剛才怎麽啦,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有一點示弱的意味。

再問,我為什麽生氣,實在表達自己的訴求,自己的什麽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其次問,他為什麽生氣,是在探尋對方的需求是什麽?

最後,找出一個普適的應對方式,復盤不是哐哐一通分析就完了,還得研究出應對措施,有了藍本,以後就不怕遇到類似情況再次發生爭吵。

05

後續處理

當天晚上21點,我又給幺爸打了個電話,再次給他賠了個不是,具體內容不記得了,大概是:

“我也是年輕氣盛,一時激動”——感受
“當時我只是因為你的兩個要求——包裹膠紙,感到不耐煩,不是嫌你給少了,氣不是朝您發的,您老別太在意!”——需求
“您有什麽不滿,也可以對我說出來,別忍著不說。”——拋問題,你為啥生氣

他也給我道歉說,

“我誤會了,我以為你把醪糟全裝走了,沒給我留點,我一個人好不容意蒸的醪糟全被拿了,我感到不舒服”

然後我們倆又嘮了十幾分鐘,最後他還說,

“我年紀大了,有時候說話啰嗦,你也諒解一下。”

我當時就感到內心一顫——這老頭,竟然也會服軟了,也會示弱了。

我安慰道:

“沒事兒沒事兒,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諒解嘛!”

事情完美收官!

現在看來,攤開了聊聊,其實也挺好的,至少大家都在表達最真實的自己。

06

寫在最後

要知道,衝突本身藏著關係升級的密鑰。

很喜歡李松蔚老師的一句話:比起“不要吵架”,更有效的建議是“吵也行,吵完倒杯水”。

吵架不是問題,無效吵架才是災難。

吵架無法避免,關鍵是怎麽吵正確?

先運用戰術性撤退,拉開安全距離,

再運用轉念的智慧,

最後使用四問法,好好溝通!

希望本期文章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最後祝願大家都能過個安心年,即便吵架也要吵出感情來!

作者簡介 :我是阿辛,一個熱愛心理學的男孩。愛讀書愛寫作更愛生活!品讀心理,洞悉人性,快節奏時代,別忘記關懷自己!

互動時間

這個春節假期你有跟家人吵架嗎,你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