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沒苦硬吃”的父母們,5種心理揭密_老人_兒子_生活
某天聽到一位網友吐槽自己的公婆。
~兩個兒子都很有出息,也很孝順。在大城市買了房,都爭著接父母去住,他們卻非要留在農村。
想著留在農村空氣好,也就由著他們。每個月一個兒子給1000塊,相關的生活物品也都買了寄給他們,讓他們安心享受養老生活。
哪知前段時間非要兒子回去,說是想他們了。
兒子們請了假,大老遠的回了老家,才知道父母在老家種了地,要收穀子啦。
這一回不打緊,回去一看,寄回家的新衣服,一排排掛著,一看就壓根沒穿過,買回去的鞋子、毛巾,也全都在櫃子裡“收藏”著。
負責採買的兒媳很生氣,這些都是自己在老公的催促下精心選購的,誰知卻統統遭遇了吃灰的命運。
再一看公婆,身上穿著打補丁、帶著窟窿的衣服鞋子,用的毛巾爛成了縷!
那個氣啊!這叫村民鄰居咋看他們兒子媳婦呢?
接下來更精彩的部分來了,收谷就收谷吧,他們早不收,晚不收,偏偏在大中午日頭正毒的時候去收!
網友都看不下去了,也紛紛“表彰”起自家父母“沒苦硬吃”的光榮事跡來。
好衣服好鞋子不肯穿,結果純羊毛生了蛾子,皮衣長了黴斑;
新鮮的蔬菜水果,非得放著,先吃壞的,吃完壞的,好的又壞了,所以家裡長年都在吃爛菜爛水果;
買的高檔保健品,保質期內不抓緊吃,過了保質期很久卻又堅持吃下去,結果好端端的人吃進了ICU……
真的是,一不小心作出點毛病,一切苦就白吃啦。
沒苦硬吃,是我們社會特有的奇異現象。
牠背後究竟由什麽樣的心理驅動呢?
一、慣性使然
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們,大多都是小時候吃苦過來的。
人的思維和習慣有很大的慣性,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只要不過分,反而能讓他們保持適當的鍛煉,有助健康,無可厚非。
二、優良傳統
我們延續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人們已經形成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傳統,惜福的觀念深入人心,讓過怕了苦日子的老人們心有余悸,不敢輕易享福。
三、低價值感
很多老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女性,幾乎都是在不受重視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家裡的一切都要先讓男性享用,自己有嚴重的“不配得”意識。
前三種老人,多是善良、好強的。
他們看似沒苦硬吃,有時甚至省出病來,但出發點是好的。
節省慣了,寧可自己苦一點,也不給兒女增加負擔,自己勤勞了一輩子,形成了獨立、要強的性格,不喜歡依靠他人。
四、賣慘博關注
有些老人,年輕時好吃懶做,沒給家裡做什麽貢獻,有可能還喜歡無故打罵子女,到老了自知理虧,便做出一副慘相,裝做日子過得很苦的樣子。
兒女不在跟前的時候指不定吃香喝辣,不亦樂乎,卻偏偏在人前賣慘,激發兒女的同情心和負疚感,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銀子奉獻自己。
五、孝心綁架
這種父母是利己主義的,心裡只有自己。
他們哪怕苦了誰,也不會苦了自己。
和第四種相似,他們的“沒苦硬吃”,不過是一種表演。所做的一切,為的是將子女的心牢牢地拴住,利用他們的孝心,為自己的享受添磚加瓦。
後兩種父母極少,但你不能否認其存在。兒女在他們眼裡不過是一種聽話、好用、低投入高產出的工具。
自私、索取型父母,他們可不會考慮子女也有自己的人生要過,有自己的一家子家要處理,更不會管你跑一趟需要付出多少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反正花的也不是他們的錢,耽誤的也不是他們的生活!
最後這位網友的評論,可謂智者之言,一語中的。
你對此有何看法?應該如何對待後2種老人?
注: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刪。
覺得內容不錯的話,請不要吝嗇你的愛心喲!多點贊,不僅給他人,也給你自己。
更多精彩:
心理學: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
心理學:3種行為,不花1分錢,卻能實實在在改運增福
心理學:一個人,要想真正過得舒服,要學會“自找苦吃”
我是董三自,持續分享認知提升相關內容。
改變認知,改變人生。
你可能感興趣的
- 心院長心理咨詢,心靈的花園:孩子如何培養積極心態,應對生活挑戰_社會_活動_問題
- 奇門遁甲預測各種經營求財的方法_生門_符為_天乙
- 穆勝:活下去,要做“極限生存測試”_企業_支出_規模
- 泄漏答案!2025屆廣州市高三年級調研測試廣東省“廣州零模”(廣州市調研測試)
- 微高壓氧艙:情緒與心理的“調節器”_大腦_壓力_生活
-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幾?心理學家的話太準,90%的家庭都中了_老大_老二_朋友家
- 劉伯溫真能預測未來嗎?看他對2022年的預言,我們能相信嗎?_碑文_人物_事情
- 從《左傳》預測的韓原之戰一例,看一看古人是如何看待週易占蔔的_秦國_晉國_時代
- 學院企業力薦,專業青少年兒童心理咨詢中心心靈拯救者_貝貝_廣州市_力凡
- 河南省心理與行為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_發展_領域_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