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到底有沒有循證醫學證據?詳細的解答來了!_研究_何醫生_網友
本文字數約:4162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
01、到底什麽叫做“符合循證醫學”?
02、缺乏循證醫學的支持 ≠ 療法無效
03、有循證醫學的支持 ≠ 最好的療法
04、一種療法從“非主流”到“主流”,需要較長過程
最近,我們收到一些網友的留言,他們對“精準精神心理學”提出一些質疑:
“何醫生,你們總是提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精準精神心理學,這到底有沒有效?你們能不能提供一些循證醫學的證據?”
還有的網友留言說:
“何醫生,你們說的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精準精神心理學聽起來很專業,可是在網上一搜,結果就只有你們在說。”
說得直白一些,其實這部分網友的意思是:
你們說的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精準精神心理學到底是真是假?科不科學?是不是忽悠人?
我覺得,能提出“循證醫學”這個詞的網友還是相當有水平的,不排除可能也是精神心理衛生從業人員。
今天這篇文章就針對這些疑問作簡要的回應:
精準精神心理學、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有沒有循證醫學的支持?
一種臨床療法,是否一定要得到循證醫學的有力支持才代表高效?
01、到底什麽叫做“符合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最早由加拿大臨床流行病學教授戈登·蓋亞特提出。這個名詞其實很好理解,牠就是英語直譯過來的意思——基於證據的醫學。
簡單來說,就是醫生給患者治病的時候,不能天馬行空、想怎麽治就怎麽治,而要基於臨床證據。
在循證醫學裡,臨床證據的質量和可靠程度大致分為5個等級:
第5級:專家意見,說白了就是大夫個人的臨床經驗和看法,大夫說“你這是某種病,應該如何如何治”,就屬於這一類。這是相對低級別的循證等級。
第4級:無對照的單個病例觀察。比如某大夫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某病人患了某種病,使用了某種治療方法之後,效果很好。
而且,這個文章不是隨便發表在哪裡都行,必須發表在權威性較高的專業雜誌,比如《中華醫學雜誌》等。這屬於第4級證據,比第5級更可靠一些。
第3級:設有對照組,但沒有使用隨機方法分組的研究。比如說,上面的大夫還想更進一步,證明他這個治療方法是有效的,那他就得找來很多得了某種疾病的患者。
比如他找來200人,一半人使用這種治療方式,一半人不使用,結果發現使用的那100人明顯好轉了,那這就是第3級的循證醫學證據。當然,這個研究結果同樣要在權威專業刊物發表出來,讓業界的人能夠查得到。
在很多人看來,其實這個級別的證據已經很可靠了,但在循證醫學看來,牠還是有不足,因為沒有隨機分組,也沒有“雙盲”。
第2級:單個樣本量足夠的、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這指的是不但要找來足夠多的該病患者,還要讓他們隨機分組,而不是醫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把他們分組,避免醫生有個人主觀性。
如果是藥物研究的話,要求會更加嚴格一些,比如一組患者吃藥,另一組吃安慰劑,而且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誰吃了真藥、誰吃了安慰劑(雙盲),只有實驗人員才知道,然後由專門的研究人員做統計分析。
可以看出,如果想達到這個等級,一般都需要專業團隊、資金的支持,不是一個兩個醫生就能完成的。
第1級:系統評價或薈萃分析(也叫做Meta分析)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把所有能查到的研究、論文、文獻都統籌起來,拿出來統計分析一下,綜合看看到底有沒有效。
當然了,世界各地不同學者做研究時肯定會有所差異,如果全世界的研究都用一個標準,那就更好了。目前有些疫苗的研究就能達到這種標準統一的程度,可靠度自然非常強。
如果某種治療方法,能達到第1級循證證據,那是強烈建議的。很多治療方法只要達到了第2、第3級,也相當有價值,很有可能會被寫入臨床指南,供臨床醫生們參考。
以上的解釋比較通俗,不能說十分嚴謹,算是給有興趣的網友簡單科普了一下“循證醫學”,歡迎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網友補充。
02、缺乏循證醫學的支持 ≠ 療法無效
那麽,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有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支持?
答案是,基本沒有,即使有,也只能算是第5級,也就是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意見,我通過大量臨床經驗發現牠非常深入、高效。
可能有的網友對此嗤之以鼻:何醫生,你們的方法連循證醫學的證據都沒有,怎麽還好意思說很高效呢?
其實,一種臨床療法如果有循證醫學的高級別證據支持,那固然很好。可要是沒有,也不代表牠就是無效的、不科學的。
因為大家在上面看到了,要實現較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需要很多精力、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撐。
比如,我們雖然有大量的臨床真實成功案例,如果能夠撰寫成病例報告,發表在權威的醫學雜誌上,這就是第4級的循證醫學證據。
但病例報告的形成其實不簡單,需要進行非常專業的統計、分析,需要占用個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目前我們並沒有這個條件。
如果想達到第3級證據,那就更難了。我們作為一個創業醫療機構,目前主要做的是對接診的每一個患者家庭高度負責任,為收治的患者及其父母提供高質量的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還沒有條件額外征集樣本,進行對照臨床試驗。
事實上,一般在資源雄厚的三甲醫院、高校、研究室等才有能力展開這種類型的臨床試驗。
其實,在臨床各個科室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有的醫生臨床經驗非常豐富,實務能力非常強,治好了很多病人,但他們未必有條件、有精力把這些臨床成果轉化為所謂的循證醫學證據,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未必能得到醫院的支持。
所以,某種療法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支持 ≠ 該療法無效,請網友們要意識到這個邏輯關係。
03、有循證醫學的支持 ≠ 最好的療法
那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否只要有循證醫學的證據支持,就代表某種療法一定是最好的?
在整體來說,循證醫學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如果證據級別高,一般也說明某種療法有效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在軀體疾病方面。
可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尤其是在精神心理障礙的診療方面,就算有的療法的數據非常“漂亮”,證據級別很高,但如果不尊重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一味只看外在行為變化的話,那有可能是非常不科學、不人道的。
比如在過去,美國有精神科專家讓戀物成癮的患者服用異性激素,以降低他們的性慾。顯而易見,患者連性衝動都沒有了,戀物行為自然就大大減少了,甚至可以說是癥狀全消。如果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數據一定非常完美。
可是,我們能說這是一種理想的、科學的治療方式嗎?肯定不能。
因為,這種方法相當於“因噎廢食”,為了讓患者不戀物,就直接讓他們連性慾都沒有了,化學閹割了,不能過性生活了。他們不但無法過上正真正常、幸福的生活,甚至可能因此內心壓抑,出現其他精神心理問題,這顯然不是臨床醫學的最終目標。但是,這不是實施這種方法的精神科專家考慮的範疇。
同樣,臨沂網戒中心“楊叫獸”楊永信的“電擊療法”高效不高效?非常高效,孩子進去不到1小時,出來立刻向父母下跪懺悔,發誓再也不沈迷電子遊戲了。
在“住院治療”期間,孩子也確實明顯好轉,不但不玩遊戲,還非常懂事,每天按時學習、自我反思。如果“楊叫獸”有資源進行大規模的對照試驗,最後的結果也一定非常有“說服力”,屬於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事實上,在當時,楊永信雖然沒有拿出堅實的循證醫學證據,但已經忽悠了很多精神科專家、心理專家、媒體記者、當地官員,更不用說大量青少年的父母。
可是,這顯然不是科學的治病,而是對7000多名青少年進行肉體和精神上的酷刑,迫使他們臨時改變外顯行為。孩子們的內心極度痛苦、恐懼,精神心理問題更加嚴重,足以罹患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或者是復合型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但這不是楊永信考慮的內容,也不是認同楊永信的父母們考慮的內容!
因此,循證醫學是個好工具,但也要看如何使用。對於精神心理障礙的診療來說,一定不能只看外顯癥狀和行為,必須深入了解患者的真實的內心感受,判斷某種療法到底有沒有積極效果。
當然,現代醫學對比以前已經非常講究人性化、人道主義了。所以,其實真正的循證醫學不會要求大夫隻遵循指南、只看臨床試驗的證據,而是要求大夫必須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和技能、患者的偏好和期待。
也就是說,就算某一個療法的研究證據級別很高,可是現實條件不允許,或者主管醫生對此缺乏成熟的經驗,又或者患者不願意的話,那就不能硬來,否則反而違反了“完整的循證醫學”的原則。
循證醫學定義中的“三要素”,圖片來自於網路
還有一點,在整體上,即使某種療法得到了循證醫學的支持,也不能說明牠就是某癥狀或某疾病的最優解。
比如,臨床一線的抗抑郁藥有很多種,這些藥物之所以能在臨床上大量使用,肯定經過了充分的臨床科研試驗,有堅實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在整體上是有效的。
但是,精神科藥物治療顯然不是抑郁癥的最優解,對這一點,大量患者、家屬深有體會。
也就是說,如果某種療法得到循證醫學的支持,只能說其整體有效,但不一定高效,更不一定是能深入解決根源問題的最優解。
04、一種療法從“非主流”到“主流”,需要較長過程
其實,很多醫學的進步一開始都源於臨床一線,是某個醫生、或者說小部分醫生的突破性發現,並不被大部分人所知、所認可。但技術通過逐步的發展、得到重視後,有資源進行規範的臨床科研,然後被寫入醫學指南。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技術就來源於臨床實踐,可以說是我們誤打誤撞、再加上創傷修復師Lucy的個人悟性而發現的。我們無意中進入了患者的內隱記憶層面,在裡面精準化地發現了大量的病根,並不斷摸索出來高效修復的方法。
雖然受到種種條件限制,這個技術目前沒有很好的循證醫學證據,但牠背後有科學心理學的基礎,涉及外顯記憶、內隱記憶、病理性記憶、記憶再鞏固等理論。
所以,我們提出了“精準精神心理學”這個概念,實現了“因為非常深入、所以非常高效”,讓患者康復得又快又好。
在未來,我們當然希望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技術能夠實現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得到國內外精神心理學界的重視和推廣,令更多患者能解決患病根源,走向康復。
可是,如果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解決技術可複製的難題,我們目前還卡在這裡,進展緩慢。
所以,有網友質疑我們提出的精準精神心理學、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技術,我認為這非常正常。這個技術目前還無法複製,自然無法進行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實現良好的循證醫學證據,這是短期內難以改變的現狀。
對此,我們坦然地承認和面對,不回避、不忌諱。
不過,我們從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晴日醫療是我們第6次創業,前5次創業,我們解決了生存問題。現在,我們終於站穩了腳跟,有一定的精力考慮臨床科研的發展。
比如,我們曾經設想借助功能磁共振(fMRI)技術,對患者接受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之前、之後的大腦分別進行“掃描”,觀察這個過程中大腦的客觀變化。這樣的呈現比做量表會更加客觀,也歡迎網友們提出更好的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對未來非常樂觀。從長遠來看,臨床精準化心理干預技術肯定能突破大規模複製的難題,開展規範的臨床試驗,得到循證醫學的支持,實現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你可能感興趣的
- 1879年,馮特(Wmdt)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提出了用實驗法_研究_選項_德國
- 心理服務SAAS系統助力機構降本增效_測評_用戶_人群
- 心理疏導有什麽作用?合肥軍海醫院費用合理正常_個體_生活_情緒
- 揭秘:為什麽有些父母不惜重金也要選擇這家醫院青少年心理治療?_小潘_情緒_家庭
- 年齡,如何影響心理健康與認知功能?_研究_老年人_大腦
- 四柱八字預測財運的方法有這幾種_運行_官星_印綬
- 一心心智|學校心理咨詢室必備心理輔助器材清單_沙箱_情緒_高中
- 哈佛大學的兩道測試題,卻道出了複雜的人性卻有同一顆心_女人_男人_關係
- 心理咨詢師證書怎麽考,非專業可以考嗎,心理咨詢師報名培訓_機構_問答題_能力
- 成都心理咨詢|為什麽總有人莫名其妙討厭你?_情緒_服務_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