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永遠不要低估自我暗示的力量)_期望_犯人_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永遠不要低估自我暗示的力量)_期望_犯人_的結果

時間:2025-09-17 06:31:58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效应,期望,皮格,进行,什么,的结果,事情,犯人,心理学,马利,翁效应,犯人,皮格马利,心理,皮格马利翁

楊博士說心理

你發現沒有?同樣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往往有不同的結果。

這並非是能力不足,而是心態上的差距。

有的人做事時,首先看到的是困難,總是這樣對自己說:“我做不到的”“這件事太難了”“我不如別人”……心態上的消極,也導致做事上陷入“無動力”的困境。

而有的人,即使所做的事情千難萬難,但他心態非常積極,認為“我可以的”“就算暫時做不到,只要努力,也一定會做的”。積極的自我暗示,讓他迸發出強大的能量。

為什麽會這樣?其實這正是心理學中“心理暗示”的具體體現。牠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行為,甚至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軌跡。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概念: 皮格馬利翁效應。

01 自我暗示,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

什麽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心理學效應源於一個十分浪漫的古希臘故事:

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國王叫皮格馬利翁,酷愛雕塑。

有一天他用象牙雕塑出一位美麗動人的少女,並深深地愛上她,希望她真的“變成活人”。

日復一日,國王的癡情感動了愛神阿芙洛狄忒,當他像往常一樣凝視著雕塑的時候,發現她真的變成一個少女向自己走過來。

最後,國王和這個少女結為夫妻,兩人恩愛地度過一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期望什麽,就會得到什麽。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充滿信心地去期待某種結果,那結果就很有可能會跟預期的一樣。

我再講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需要征召一批軍人。

美國政府決定將關在監獄裡的犯人訓練之後,當作正規軍使用,並且承諾,如果他們可以建立軍功,戰後就可以免除牢獄之苦。

進行訓練的三個月中,美國政府派了幾位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動員。心理學家沒有對他們進行過多說教,只是要求他們每週給家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統一:在獄中表現良好,認真接受教育改造。

三個月後,這群犯人兵開赴前線,專家要求他們在給家人的信中寫明自己在軍隊中服從指揮、在戰場上敢打敢拼。

結果,當這批犯人真和敵軍正面對戰時,他們的表現毫不遜色於正規軍。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像自己在信中說的那樣。

你看,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現象,比如工作中,經常被領導批評“無能”“愚蠢”的員工,即使本身很有天賦,但是這種長期的心理暗示,會讓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根本完不成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十有八九便是失敗。

而與之相反的,當遇到一件困難的事情時,如果我們告訴自己“其實,沒有那麽困難”“這點兒小事,我肯定能解決”……那麽,最後的結果往往會如我們所願。

心理學家馬爾茲說: “我們的神經系統特別蠢,你用肉眼看到一件事時,你覺得牠是一件喜悅的事情,神經便會給出喜悅的反應;你覺得牠是一件憂愁的事情,神經便會給出憂愁的反應。”

簡單地說,就是你期望什麽,就會得到什麽。只要你能夠滿懷自信地為自己所想而奮鬥,最後一定能順利完成目標。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面對什麽樣的情況,你都應該遵從那些積極、正面的暗示,保持一種樂觀的心理狀態。

當你習慣性對自己說“很好”“不錯”“會好起來的”這類話時,會形成正向反饋,進而在具體行為上產生積極的變化,從而取得異乎尋常的進步。

02 如何正確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自我暗示,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那麽如何在生活中正確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呢?這裡給你3個建議:

1.心中要有積極的期待

首先,你的先努力要有積極的期待。如果沒有積極的期待,就很難獲得積極的結果。

如果你所相信的事物是正面的、積極的,你就會找到更多能夠支持這個信念的正面信息和證據,從而使你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因此,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你都要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對自己要有積極的期待。

這個“積極的期待”還必須要簡潔、直接、明了,以便進行自我暗示時,能簡明扼要、直接有效。

比如,在工作中,你期望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不能只說 “要更高效工作”,而應具體為 “本月我要將完成任務的平均時間縮短 10%”。

明確且可衡量的期望,能使自己精準發力,也便於評估是否達成。

2.合理的心理暗示

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心中的暗示應該是合理的,可以完成的。

如果心理考量與現實情況完全不搭邊,比如“我先掙他一個億”,這樣不切實際的暗示不僅無助於目標的達成,反而會因最後達不到目標而產生心理落差,給自己徒增傷悲,打擊自信心。

再比如,你是一位演講恐懼者,那你不能暗示自己立刻能在大型會議上侃侃而談。合理的期望可以是,在接下來的一週內,你能夠在小型聚會中主動發言一次。

在設定期望時,你要對自己給予積極心理暗示“我可以的,我擁有獨特的想法,這些想法在小型聚會上分享,大家一定會被我吸引,這對我克服演講恐懼是很好的開端。”

這種明確的期望搭配合理的心理暗示,讓你清楚努力的方向,正確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為積極自我認知的建立奠定基礎。

3.積極行動

再多的暗示,沒有行動就成了空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肯定會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時候,一定要在暗示的力量下堅持下去,不停想像自己成功時的情景。

另外還要給自己定好小目標,規劃好進度,捕捉微小進步並及時反饋,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慢慢走向成功。

比如,在運動訓練中,你原本只能堅持跑步 10 分鐘,當能堅持 12 分鐘時,你可告訴自己說 “我今天多堅持了 2 分鐘,這是非常棒的進步,說明我的耐力在提升”。

及時反饋能讓你持續感受到努力的價值。但是,反饋不能空洞,要具體指出自己好在哪裡。

最後,我想說,真誠熱切的期望,能夠產生奇蹟。永遠不要低估自我暗示的力量。 正向的暗示,積極的行動,才是改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

作者:楊怡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楊博士說心理”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