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心理素質不過關,再多知識也白學_作業_目標_初中

心理素質不過關,再多知識也白學_作業_目標_初中

時間:2025-05-08 05:55:57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同学,成绩,结果,作业,白学,目标,考场,初中,数学,哥们,心理素质,作文,老师,考场,初中

小時候我媽總說我聰明,那時我還真信了。

小學抄作業能抄得一字不差,體育課找人代跑不帶露餡兒,段考試卷拿到手還能寫上“老師辛苦了”,那時候我以為這叫“情商高”。

直到我上了初中,像我這種靠機靈、走捷徑的“聰明人”,一個個被分數打成了“社死現場”。

真正的“天才”,不是嘴上說自己聰明,而是默默在角落卷到飛起、從不把“天賦”掛嘴邊。更紮心的是,那些成績穩如老狗的同學,常年靠三樣法寶:目標清晰、自律到變態、心理抗壓。

再聰明的腦子,沒這三樣配置,也不過是輛沒導航、沒油、還怕震的豪車——看著唬人,實際不堪一擊。

換句話說,初中不是看你聰不聰明,而是看你扛不扛壓,卷不卷得動,願不願意穩穩當當“懟”三年。

一、長期“放空”,不如早點“放棄”

沒有目標的孩子就像沒導航的車,油門再猛,也注定繞圈自嗨。

初中三年本來就像是一場信息轟炸的拉力賽,你沒個“終點站”指引,最後只能在作業堆裡內耗。

我認識一個男生,初一上學期結束後問他想考哪所高中,他說:“我爸媽說隨緣。”結果到了初二下學期,他爸媽急了——突然想要他沖四大名校,開始天天雞血轟炸。他也拼命了兩個月,後來成績確實上去了……不過是體重成績。

反過來再看我鄰居家那誰,小學畢業時全家開家庭會議,地圖鋪地上畫圈圈,目標高中貼床頭,每天念三遍。他不是最聰明的,平時數學也要靠反覆刷題才能上手,可他穩得像老幹部,從沒偏題跑調,最後順利考進市重點,成為我們一片街區的“精神支柱”。

有次放學,班主任問班裡同學:“你們將來想上哪所高中?”大部分人說“隨便、無所謂、看運氣”,就一個女生舉手喊:“我想進師大附!” 班主任一樂,說:“挺好,目標明確。”

結果第二天全班都想“有目標”,於是組團複製答案:“我也想進師大附!” 有個男生沒聽懂什麽意思,回家把“師大附”理解成了“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還特地在作文裡寫:

“我想上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因為那裡老師肯定有耐心,我怕中學老師罵我。”

他真不是開玩笑的。第二次月考,語文閱讀理解題他寫: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他不想上學,跟我一樣。”

後來他轉學了,我們一直懷疑他是奔著真·幼兒園去的。

二、壞習慣比“學渣”更可怕

初中就像進了“任務刷不停”的副本遊戲,你要是還帶著小學那套“隨心所欲不講邏輯”的習慣上場,那結局不是掉線就是爆炸。

小時候我有個哥們,寫作業習慣邊吃瓜子邊看電視邊聊QQ。

他爸看不下去,直接拉閘斷電,他當場哭著喊:“你毀了我求知的熱情!”——真是一個以“零效率”換“儀式感”的天才操作。

而另一個同學,堪稱“人類學習機器”。每天晚上9點半,定時關燈;作業寫到哪裡停,第二天清晨照著早讀繼續擼;從不邊吃飯邊看劇,連吃飯都只聽BBC學口語。

他的成績?穩定地壓著我們一頭,我們後來甚至懷疑他不是來學習的,是來制定規則的。

我同桌是個“極限生物鐘患者”。每天早讀時趴桌上裝死,老師一走他就秒醒;晚自習一到9點,他必定開始收書包,仿佛時間到就“學習自動熄火”。

有次老師留他在教室單獨補習,結果他看表一到9點,站起來說:“不好意思,系統關機了。” 老師懵了:“你這是在演哪門子科幻片?” 他邊走邊說:“不能違背生理規律。”

後來這哥們高考考得真不怎麽樣,家裡人問他為啥,他說:“我學習方法沒問題,就是教育系統和我的生物鐘不匹配。”

他爸楞了半天,說:“你是想轉學去樹懶學院吧?”

三、自學能力=學習的內功心法

光靠老師講的那點,頂多讓你及格;能自己琢磨、自己延伸、看懂不懂的書才叫真功夫。那些能考高分的學生,往往不是死記硬背最多的,而是能自己啃掉難題、解構新知識的“研究型選手”。

我親眼見過一個“自學狂魔”,英語課完全不上心,老師以為他在摸魚,其實人家在用課本查語法漏洞。結果月考一出,閱讀理解幾乎全對,作文還引用了莎士比亞

他的同桌一臉懵:“你不是沒聽課嗎?” 人家淡定回:“我自己在學。”

而隔壁班那個從不補課,數學卷子次次拿滿分的哥們,經常在廁所門口抓人講題——是真的,站那畫墻講解,講到打掃阿姨都能背公式。

有次考數學,一道題設計得像推理小說,還套了好幾層邏輯圈。

班裡一半人放棄寫“不會”,還有一半直接抄旁邊人寫錯的答案。 我後桌一臉自信地交卷,連老師都驚了:“你會這題?” 他說:“不會,我剛剛看教材第三章的一道例題,發現可以套進去。”

老師一楞:“你在考場學教材?” 他回:“也沒什麽,就是把你們昨晚講的我提前自學了一遍。” 我們幾個差點當場站起來鼓掌。

別人考場是鬥智鬥勇,他是在考場做開卷考試。

四、心理素質差,容易“白學”

知識背得再牢,考場上一慌也會全線崩盤。

很多看著穩穩的學生,一進考場秒變“靈魂出竅”,手抖、肚子疼、腦袋嗡嗡響,最後連名字都差點寫錯。

我表妹初三那年模擬考前夜緊張到睡不著,結果第二天早上暈倒在校門口。老師問她怎麽了,她艱難地吐出一句:“我昨晚夢見自己考砸了,現在夢成真了。”

我哥則是那種“考場重壓型戰神”,平時吊車尾,一考試就覺醒隱藏血條。老師調侃說他是“沈睡的學神”,只在高壓下才能喚醒“爆肝技能”。

有個男生中考前幾天跟著爸媽拜佛拜神,天天喝安神湯,結果考場上他真“安神”了——睡著了。

醒來那一刻,他發現自己作文隻寫了標題,乾脆補了一句:

“這一刻,我心如止水。”

另一位女生緊張得上廁所上到監考老師差點報警,懷疑她作弊。

她哭著說:“我真的只是肚子疼。” 後來分數下來,她作文分數全班最高——原來監考老師好心幫她“把作文留著了”,沒收走。

命運啊,有時候真是心理素質的“代名詞”。

所以說,家長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只看成績曲線,不看人本設定。

孩子的目標、習慣、自學能力、心理素質,才是決定他能不能熬過初中的“四大天王”。

如果孩子像個沒有GPS的司機——那目標設定要提上日程; 如果孩子學習節奏全靠天賦——那得手把手訓練好習慣; 如果孩子凡事等人講明白才動筆——那自學力得從基礎啟蒙; 如果孩子一考試就精神崩潰——那得從平常心理建設著手。

說白了,成績不是“聰明人”的通行證,而是“穩定人”的獎章。想讓成績變優秀,不用靠天賦,不用補天價課,先把這四塊短板補上——初中三年,才能打得贏。

所以,你家孩子是哪一塊“先天薄弱”?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