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做“心理邊界”_情緒_朋友_時間
原創:袁淑秀 來源:松果正念袁淑秀
在心理學中,“心理邊界”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心理邊界可以理解為我們在心理上為自己劃定的界限,牠確定了什麽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什麽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什麽是屬於自己的責任,什麽是屬於他人的責任。
01
有哪幾種心理邊界呢
“心理邊界”在生活中有多種表現形式,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形式,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有沒有守好自己的心理邊界?
一、情感邊界
1. 情緒自主:
清晰的情感邊界表現為能夠自主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無端發泄到他人身上。
例如,當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感到沮喪時,不會回家後就對家人亂發脾氣,而是通過適當的方式如運動、聽音樂等自我調節情緒。
2. 適度共情:
在與他人交往中,既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但又不會被他人的強烈情緒完全淹沒。
比如,朋友遭遇不幸向你傾訴時,你可以給予關心和支持,但不會讓自己陷入和朋友一樣的極度痛苦中而無法自拔。
二、空間邊界
1. 物理空間: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物理空間。你會覺得自己的房間、辦公桌等個人空間是屬於自己的領域,不喜歡他人未經允許隨意闖入或翻動自己的物品。
同時,你也會尊重他人的空間,在進入他人的房間或辦公區域時會先敲門示意。
2. 社交距離:
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當的身體距離。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社交距離要求,例如與陌生人保持較大的距離,與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可以適當靠近。
如果有人未經允許過於靠近你,你會感到不舒服,這就是空間邊界的體現。
三、認知邊界
1. 獨立思考:
有清晰認知邊界的人會獨立思考問題,不輕易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他們會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盲目跟從他人的意見。
比如在討論一個熱點話題時,你不會僅僅因為大多數人持某種觀點就立刻認同,而是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後得出自己的結論。
2. 尊重差異:
能夠尊重他人與自己不同的認知和觀點。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思考方式,所以對於不同的看法不會強行反駁或試圖改變對方,而是以開放的心態進行交流和探討。
例如,你和同事在工作方法上有不同意見時,不會認為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對的,而會傾聽對方的理由,共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四、時間邊界
1. 合理安排:
對自己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劃和掌控。知道哪些時間是用於工作、學習、休息、娛樂等,不會因為他人的要求而隨意打亂自己的計劃。
比如,你已經安排好了週末的學習時間,但朋友突然邀請你去逛街,如果你有清晰的時間邊界,就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接受邀請,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答應。
2. 拒絕拖延:
對於他人不合理的時間要求能夠果斷拒絕。
例如,同事總是在臨近下班時給你安排任務,讓你加班完成,如果你能明確自己的時間邊界,就可以委婉地拒絕,說明自己已經有了其他安排,不能隨意延長工作時間。
五、責任邊界
1. 自我負責:
清楚自己的責任範圍,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也不會為他人的錯誤承擔責任。
比如,你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會主動承擔後果並努力改進,而不是找各種借口推脫責任或者抱怨他人。
2. 不越界承擔:
在幫助他人時,知道何時該停止,不會過度承擔他人的責任。
例如,朋友在經濟上遇到困難向你求助,你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一定的幫助,但不會讓自己陷入經濟困境去為朋友解決所有問題。
02
“心理邊界不清”所帶來的傷害
我們易陷入邊界不清的狀態,這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諸多麻煩,我總結了幾條邊界不清所帶來的弊端。
一、自我迷失
缺乏清晰的心理邊界容易讓人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失去自我。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來區分自己的需求、感受和價值觀與他人的不同,往往會過度迎合他人,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喜好。
例如,在人際關係中,可能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決策,以適應他人的要求,最終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導致自我迷失。
二、情緒困擾
沒有心理邊界意味著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當他人處於憤怒、焦慮或悲傷等負面情緒狀態時,缺乏邊界的人可能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情緒吸收過來,使自己也陷入同樣的情緒困境中。
比如,同事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而情緒低落,缺乏心理邊界的人可能會感同身受,甚至比同事本人還要焦慮和沮喪,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情緒負擔。
三、人際關係緊張
一方面,缺乏心理邊界可能會導致過度干涉他人的生活。由於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責任範圍,可能會過度關心他人的事務,給出不恰當的建議或試圖控制他人的行為,從而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抵觸。
另一方面,當自己的邊界被他人侵犯時,由於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可能會默默忍受,積累不滿和怨恨,最終導致人際關係的破裂。
例如,家人過度干涉自己的職業選擇或戀愛關係,而自己因為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導致矛盾不斷升級。
四、壓力與疲憊
缺乏心理邊界會讓人承擔過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和壓力。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而接手過多的任務,使自己陷入過度忙碌和疲憊的狀態。
比如,同事經常把自己的工作推給你,而你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導致自己的工作量劇增,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
03
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邊界是否清晰?
那麽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邊界不清呢?我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大家對照自查一下。
1、自我情緒認知:對於自己的情緒來源總是感到模糊不清,容易把他人的問題歸咎於自己或者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他人身上,那麽心理邊界可能不夠清晰。
2、難以拒絕: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對別人說“不”,即使自己並不願意或者沒有時間去做某件事情,也會勉強答應下來,這可能是心理邊界不清晰的表現。
3、過度負責他人問題:總是覺得自己有責任解決他人的問題,或者過度關心他人的生活,甚至為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4、容易被他人影響:在做決定時,過度考慮他人的意見和看法,而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和需求。
5、關係模糊不清:在人際關係中,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角色和責任,關係過於糾纏或依賴。
6、缺乏尊重他人邊界:如果你經常侵犯他人的心理邊界,比如未經允許查看他人的私人物品、過度詢問他人的隱私問題等,這也可能意味著你自己的心理邊界不清晰。這個情況往往發生在我們親子、夫妻或是情侶關係中。
04
如何建立清晰的心理邊界
那麽如何建立清晰的心理邊界呢?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提高覺察,了解自我:
感受和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麽,哪些事情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不可妥協的。明確自己的需求和底線在哪裡。
例如,誠實、善良、獨立可能是你非常看重的價值觀,那麽當他人的行為違背這些價值觀時,你就可以明確地意識到這可能侵犯了你的心理邊界。
2、正念冥想,覺察感悟:
正念冥想,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能為我們開啟建立清晰心理邊界的大門。
首先,尋一處寧靜之地,讓自己舒適地坐下或躺下。輕輕閉上眼睛,放緩呼吸,將注意力緩緩地拉回到當下的自己。
感受身體與大地的連接,感受每一次呼吸帶來的生命律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覺察自我的存在,明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特的感受和需求。
當雜念浮現,那些關於他人的期待、評判或是干擾如雲霧般飄來時,不要慌張。以平和的心態觀察牠們,就像看著天空中飄過的雲朵,不追隨,不評判。
認識到這些雜念來自外界,而非真正的自己。通過不斷地練習,我們學會區分哪些是屬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哪些是外界的干擾。
隨著正念冥想的深入,我們更加敏銳地感知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當他人的行為或言語引發我們的不適時,我們能迅速覺察到這種情緒的波動,並提醒自己這是外界的影響觸碰到了我們的心理邊界。
此時,我們可以在心中默默築起一道防護墻,阻擋那些不適當的影響,保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將正念冥想的狀態延續。當面臨他人的要求或壓力時,停頓片刻,回到內心的寧靜之處,審視這個要求是否超越了自己的心理邊界。如果是,勇敢地說 “不”,堅定地守護自己的邊界。
用正念冥想培養出的覺察力和定力,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始終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清晰而寧靜的心靈天地。
可以跟著我來練習正念冥想,提高覺察力建立心理邊界,重塑認知提升自信:
3、克服恐懼,勇敢說“不”:
很多人不敢說“不”是因為害怕得罪他人、失去關係或者被認為不友好。
要認識到,合理地拒絕並不一定會帶來這些後果,而且維護自己的邊界是對自己和他人都負責的表現。嘗試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4、設定規則,明確溝通:
在與他人交往中,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規則和邊界。
例如,在工作中,可以告訴同事你不喜歡在工作時間被頻繁打擾,或者在家庭中,告訴家人你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間來處理自己的事情。通過明確的溝通,讓他人了解你的邊界,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05
結語
在心靈的廣袤天地間,心理邊界宛如一道神秘而靈動的藩籬。牠是自我與外界的分隔線,守護著內心的寧靜與獨特。
當這道邊界清晰而堅固時,我們猶如擁有一座寧靜的城堡,在其中安然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不為外界的喧囂所擾。
牠是我們心靈的守護者,阻擋著他人無端的侵擾,讓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獨立與清醒。有了牠,我們能勇敢地說“不”,堅定地捍衛自己的價值觀與夢想。
牠又如同一幅細膩的畫卷,勾勒出自我的輪廓,讓我們知曉自己的領地,在這片領地上自由地揮灑情感與思緒。
然而,當心理邊界模糊或缺失時,我們便如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失去了方向和依靠,任由外界的風浪沖擊。我們會在他人的期待中迷失自我,在混亂的情緒中掙扎徘徊。
所以,讓我們用心呵護這道心理邊界,讓牠成為我們心靈的堅實護盾,守護著我們內心的純淨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