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母親必讀——孩子的莫名情緒,也許只是為了反覆確認父母的愛_媽媽_女兒_回應
01
近日與朋友們攜娃進行家庭聚會,在全天的歡樂聲中也會夾雜著孩子們的吵鬧聲,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其中兩位年齡相仿的女性朋友(暫且稱呼為朋友A和B),她們分別育有一兒一女(翰翰和琳琳)和一個兒子(彬彬),幾個孩子很投緣,一見面就打成一片。他們在餐桌上吃各種零食,弄得一片狼藉後,就轉頭奔向玩具區去了。
A一邊整理著桌面,一邊對著自己的孩子呼喚:“你們就丟下這個殘局讓我收拾嗎?”
這時兩個男孩子正忙著爭搶對方手中的樂高積木,你追我趕,而正在靜靜拼圖中的琳琳回應:“媽媽,我來幫你。”
B看到此刻此景,不免發出感嘆:“還是女兒好啊!”
話音剛落,彬彬終於搶不過人家而投降了,他低頭安靜了下來,默默地走向了洗手間,然後關上了門。
一瞬間,在場的大人和孩子們都面面相覷,琳琳關切地走到洗手間門外,聽到彬彬在抽泣,大家都停下來在觀察和思考: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麽了?
A馬上拉著翰翰在一旁對他教訓道:“平時不是都教你要跟朋友分享的嗎,你讓一下弟弟不行嗎,看現在搞到人家都哭了......”翰翰沈默地玩弄著手中的積木,一臉羞愧又不甘。
B為了緩解這尷尬的場面,只好去安撫自己“受傷”的兒子:“沒事哈,哥哥不是故意搶你玩具,他是跟你開玩笑的,寶貝不要生氣難過了......”只見彬彬馬上開門出來,站在媽媽跟前兩眼死瞪著她,氣鼓鼓地甩開媽媽想摟他的手。
02
直到此刻,當大家都以為他是因為與小夥伴的矛盾而導致的情緒失控,還苦惱著這娃怎麽哄也哄不好時,我把B拉到一角落悄悄告訴她:
“或許你可以嘗試對孩子表達這些感受——‘無論他怎麽樣,你都覺得他很好很棒’。”
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疑惑,但她還是走過去真誠地告訴彬彬:“我的好孩子,你知道嗎,在媽媽眼裡你永遠是非常棒的寶貝,無論是做了什麽或是沒有做什麽……”
彬彬聽到這話,眼角又開始泛起淚花擡頭問:“那媽媽你還愛我嗎?”
B雖然深感詫異,為何兒子此時會無端端有這樣的疑問,但她還是堅定地回應:“當然,媽媽非常愛你,而且會永遠愛你!”
“可是……剛才,媽媽你不是說女兒好嗎?”他歪著腦袋繼續問。
終於,B恍然大悟了,她怎樣都沒想到,原來是她自己對他人事件不經意的一句感嘆,卻重重地沖擊到孩子的內心去了。
她馬上耐心地跟孩子溝通:
“阿姨家的琳琳妹妹的確很貼心,主動提出分擔家務,媽媽心裡對她是讚揚的,但這不代表彬彬你作為男孩子就是不好的,媽媽就不再喜歡你了。
你一直都是媽媽心中引以為傲的男子漢,當你做得好時,我會為你而感到高興,而當你犯錯時,媽媽也會理解你鼓勵你,相信你支持你。
你只需要永遠知道和記住,媽媽對你的愛就像一座大山,在你背後默默駐守……”
在話語縈繞之際,彬彬雙眼早已恢復明亮閃爍之光,撒嬌般投進媽媽的懷裡,接著笑逐顏開地又跑去加入小夥伴們的陣營裡了,仿佛剛才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似的。
反而是大人們還沒緩過神來,各自陷入若有所思中。B感謝我的指引,解決了這場讓她懵逼的母子關係小考驗。
03
大家都發出疑問,我是如何洞察到彬彬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
這讓我想起某個來訪者,一位媽媽,描述她5歲女兒經常問她的場景:“媽媽,今天我的表現怎麽樣”,“今天我是不是個好寶寶呢”,“媽媽你會不會討厭我啊”,“你會愛我嗎”……
她經常被問得很煩,想不通為何女兒時不時有這樣的疑問。
她自從娃出生就辭去工作,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難道她對待女兒的方式還不足以讓孩子對她心存肯定嗎?
我也挺好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確實非常需要被父母肯定,但這個孩子問得如此頻繁,一定有重要的原因。
直到後來,我看到她和孩子在咨詢中的互動,才發現了一些真相。
和孩子在一起的她,心不在焉、目光遊移。表面上,她的確和孩子在一起,嘴裡也說著配合、討好孩子的話,但她的身體語言和微表情,卻寫滿了對孩子的嫌棄和不耐煩。
這位媽媽,雖然經歷了孩子出生帶來的欣喜,內心充滿了感恩和珍惜,但同時也面對著一系列的喪失,身材走樣、放棄事業、缺失自我空間等,潛意識裡會產生很多對孩子的厭煩和憤怒,即使她極力控制自己不發脾氣,但這些情緒總是在不經意間傳遞給了孩子。
兒童是最敏感的,孩子內心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只好一次次地問,希望從媽媽一次次肯定的回應中得到確認——媽媽是愛我的。
其實,也許我們每個人,無論在3歲,13歲,或30歲,甚至更長的歲月裡,都渴望深切的感受到來自重要客體(例如媽媽)的積極回應——自己真正的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被包容、被肯定。
倘若一直未能獲得此滿足,尤其於生命的早期中,屢屢挫敗,我們會終其一生都在苦苦尋求他人(父母)的認同。
往往生活中讓人苦笑與無奈的是,已經成為父母,作為母親、父親的我們,深諳其道,卻“有心無力”。
畢竟,曾經經歷孩子角色的我們,也許都從未被充分地滋養過,缺乏照顧自己並照顧他人的能力。
這造成了許多父母熱切想餵飽孩子但自己卻饑腸轆轆拿不出任何食物的狀況。
就像上面這位來訪者,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自認為作為媽媽已經在竭盡全力地去愛孩子,眼裡心裡都是孩子,但其實,她這種為了孩子丟掉自己、犧牲自己的選擇,才是她沒能讓孩子獲得穩定安全感受的根源。
媽媽充足的自我照顧與滋養,對自己情緒的充分理解與接納(如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另一部分的恨),這才是一個真正愛孩子、與孩子進行真實鏈接的開始。
萬幸的是,現在我們有各種能力與條件,可以自主選擇,在專業的心理咨詢關係中去重新體驗、收獲這一切,讓我們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伴侶,更好的父母。
圖片 |《以家人之名》《小謝爾頓》
END
▎本文為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譚素怡老師原創文章,已做原創保護,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I ? 聽說吧
聽說吧心理機構,16年口碑相傳
來訪者遍布國內外
你可能感興趣的
- 不同心理咨詢流派對移情與反移情的理解|飛米粒心理創始人許定遠_來訪者_自體_關係
- 如何應對實驗室懼怕心理與緊急情況_處理_聯絡_進行
- 八字免費測算APP_命運_組合_南坤
- 免費測八字APP_方陣_南坤_命運
- 蛇年生肖紀念幣面值改成5元?測試鏈接曝光!面值改不改?_號碼_溢價_價格
- 心學問教育怎麽樣?自我療癒的力量:青春期的自我安慰與心理恢復_方式_壓力_認知
- 3甲醫院的醫生更喜歡可編輯報告的心理測試軟件,為什麽?_病人_結果_李守龍
-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應對孩子“過剩”的虛榮心?_家長_物質_的需求
- “我很害怕,覺得自己被拋棄了”,看看這背後隱藏的心理創傷_銀川_測試_報告
- 昆山飛米粒心理咨詢:你在什麽時候覺得自己很厲害_瞬間_能力_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