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因小事難過?可要注意了|心理學原因amp解決辦法|心理現象_Riley_情緒_生活
處在低落的情緒中,是生活中常見的情況。但如果持續的時間太長,也是非常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尤其當牠開始影響生活,好像自己陷入了抑郁狀態,就要有意識地做一些調整和改變了。
傾聽情緒傳遞的信息
1
如果大家有情緒相關的問題,非常推薦一部有關情緒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應該是我在美國讀研的時候上映的,當時我們講認知的老師特別推薦這部電影,因為牠裡面把我們的情緒、想法整個的過程,全部都能用特別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是特別好的教學素材,所以我們當時都一塊去電影院看來著。
然後也非常推薦大家,如果對於情緒上可能總是搞不明白的,這個電影就可以作為一個入門。電影裡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12歲小女孩Riley的一個經歷,另一條是代表她內心情緒的快樂、悲傷、恐懼、憤怒、厭惡這五個情緒角色,他們怎麽去管理Riley的內心世界的。
牠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可愛的電影,裡面也有很多專業的心理學知識。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年初很多糖丸兒跟我推薦的《心靈奇旅》的導演,我當時就發現這個導演特別喜歡把心理學真正非常專業的知識融入到他的電影裡面,不是像雞湯一樣隨隨便便的那種心理學,而是真的把心理學非常核心的、非常精彩的內核融入到他的電影裡面。
所以這兩部電影特別值得作為我們心理啟蒙去看,比如電影裡對這五種情緒角色的選擇,也是有專業理論支持的。經過很多的研究,心理學家發現快樂、悲傷、恐懼、憤怒和厭惡是人類最原始的五種情緒。
這五種情緒都不是隨便選選的,而是不管是不同年代還是不同文化下所有的人都會有的、都共享的五種情緒,也可以說這五種情緒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原始大腦當中。
而比如說像我們常說的焦慮、自卑、愧疚等等這些更複雜的情緒,是在我們大腦的持續發展的過程當中,各種五種原始情緒混雜在一起以後,是我們進化後的產物,不是原始的情緒。所以我們能搞明白最原始的這五種情緒,相當於我們把最基礎的硬核就搞定了。
故事中Riley的經歷也有一些像糖丸兒描述的狀態,之前Riley的生活簡單快樂,主要由快樂(joy)掌管她的情緒和記憶,但是隨著一次搬家一切都變了,悲傷(sadness)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多,把一些普通的小事染上了悲傷的色彩與感受,甚至在過去學校家裡快樂的記憶,也因為現在Riley搬家離開,變成了難過悲傷的記憶球。
本來是快樂的情緒,但是後來因為遇上了悲傷的情緒,她就把之前的快樂記憶也渲染成悲傷的記憶了。
很顯然,快樂一開始並不喜歡悲傷,不想讓悲傷影響Riley的大腦,但是在一系列事件後她發現了悲傷的重要性,Riley的快樂常常是在悲傷的時候,被朋友家人安慰支持,有Ta們的陪伴,才變得開心並擁有快樂的記憶,所以他們之間是有非常相關的聯繫的。
悲傷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當中的喪失、缺失時表達的一種信號和提醒。就像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會哭,就是告訴父母我們需要被關注、被照顧了。而如果這種悲傷一直沒有被關照,大腦就會反覆用悲傷來提醒我們。
所以哪怕看似是小事,不是什麽大事,都需要注意一下。因為這些小事背後是不是一直有一些需求期待沒有被滿足,牠才不斷地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你,給你一個信號,傳達一種信息。
如果我們一直忽略這個信號,也沒有把牠分享給任何人來得到別人的這種理解和幫助的話,牠可能就會像一個小黑洞一樣,不知不覺地吸走我們的能量,然後讓我們處在一種持續的悲傷和低落的狀態裡邊。
你想,牠一次提醒你要注意牠,兩次三次一直提醒你都沒有引起你的注意,牠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希望通過足夠明顯的信息表現現在有事不對勁了。比如Riley沒有意識到自己搬家過程中這些悲傷的意義和影響,試圖忽略牠,覺得不就搬個家嗎,哪至於這麽難過,這麽傷心呀。
所以她用快樂來抑制悲傷,但反而情緒變得越來越麻木,麻木到一個極點就會變得失控,最終直到Riley終於把自己的悲傷跟父母表達出來,然後一家人抱在一起,理解支持,快樂才重新出現在Riley的記憶體驗當中。
“小事”的重要性
2
這位糖丸兒提到,讓Ta難過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能不明白怎麽小事會讓自己這麽難過。我想這裡的“小”是指這件事件本身對生活好像沒有翻天覆地的影響,過去也就過去了。但我覺得這裡有必要區分一下這件事的“過去了”是劃水劃過去了,還是真正解決了。
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是怎麽參與這件事的,“過去了” 劃水劃過去了,是一種被動的方式。一件小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讓人難過,但可能也不是那麽難受,還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所以忍耐一下就過去了。
但是什麽叫“解決了”,是我們主動做了一些什麽,使用了一些方法,使用了一些新的思維讓牠過去了,這兩種劃水劃過去和主動解決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生活中偶爾有一兩件這種劃水劃過去的事,我們可以用一些方式排解消化,沒關係,不用特別苛刻地對待任何一件事情,不用把牠揪出來,不用刻意地把牠解決一遍。也不能“大事化了,小事化了”,所有的事都是事,也是走了另外一個極端,沒關係。
但如果長期地頻繁地處在這種狀態裡,就不能讓牠再這樣發展下去了,因為久而久之我們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就是把被動忍耐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了處理問題的習慣了。我就是能忍,所以我就不用去想任何別的辦法,我只要忍那麽一會兒就過去了,但是你會發現在之後的人生裡面,你要忍的時候越來越多,你要忍的時間越來越長。
我在去年年終總結裡推薦了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正午之魔》,牠是一本把抑郁講透了的書。作者沒有僅僅把抑郁看作一種情緒,悲傷抑郁是一個人整體的狀態,牠和身體健康、所處環境、交往的人各方面是都有關係的,是一種離散型的生活基調。
其中有一章作者提到了貧窮這件事情,大家都覺得人因為缺少資源而悲傷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不會關注窮人這種精神上的情緒,一些人會相信那些福利好的國家為窮人已經提供了足夠的福利、資源、這待遇那待遇,是他們自己太懶了。
然而給他們提供的那些福利是不會讓人餓死,可是他們的精神狀態是一點點被這種自己沒有辦法去主動創造什麽,在社會中行使功能這樣的一種狀態,慢慢地被擊垮,能量是慢慢地被抽走的。
像這些接收所謂的很好的福利的這些窮人們,他們身邊經常發生的性騷擾、家暴、酗酒 ,家人朋友可能突然離家出走或者進監獄,年輕的女孩因為懷孕沒辦法繼續上學,他們每天都在看到這些事情發生,所以Ta們不斷地經歷這些對生活的無奈和困境,Ta們對生活是完全喪失希望的。
即使給他們提供再好的社會福利和待遇,他在他們的生活當中還是被動的,他們仍舊感覺到世界拋棄了Ta們,也沒辦法重新振作起來,甚至就放棄自己了,被動的去承受生活。哪怕醫院為他們免費提供心理治療或者藥物的治療,他們也不會主動報名參加,不會去醫院拿藥。
這就是當我們喪失對生活的這種主動地控制與主動地調整的時候,你只有被動的接收與忍耐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心理能量是會慢慢地被消耗,然後我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其實有點像行屍走肉的感覺。
回頭想一想,好像也沒精力多大的挫折,多大的事,牠們可能沒有那麽危險,沒有那麽具有傷害性。但是水滴石穿呀,就那麽小的小水滴,滴吧滴吧滴吧,牠就是能鑿出一個坑來。
所以我們平時積累的那些小事,如果你總是用一種被動地忍耐的方式去處理牠的話,那你想自己生活二十多年、三十多年,你積累了那麽長時間的事一直在你心上。
雖然是你認為的那些小破事,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但如果你把給你帶來情緒影響的事想像成一個一個的水滴,牠天天在你的心裡滴吧滴吧滴吧,你說你的心能不被鑿出一個坑嗎?那你的情緒狀態肯定是不穩定的,是波動的,是敏感的,是容易受到影響的。
所以這位糖丸兒提到每天早上會想到這些小事,也是大腦在提醒我們,我們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麽呢?今天有這些信號了,我們能主動做些什麽?除了忽略牠和遺忘,我們還能做些什麽嗎?
悲傷需要什麽樣的安慰才會消失?
3
我想問問大家,比如說你自己有一些小事的時候,你會跟自己身邊的人分享一下,吐槽一下嗎?還是說你因為擔心自己會不會想太多,太敏感太矯情就不說了。因為這些評價的背後,就是這些事情好像也沒有辦法解決,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沒法解決你說分享還有什麽用呢?
太有用了。這些事情就算是沒有辦法,就算是暫時可能無能為力,但是把這個事情分享出去 ,就相當於是把這個情緒表達出去了。然後有些人就覺得我不去想牠了,不去感受牠了,我就能放下牠,說放下就放下了,那不就非常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了?我都放下了,那是不是就不會影響我了?
我剛剛提到的那本書《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牠主要講的是不同哲學家對於痛苦的理解和看法,第一堂講的是對於哲學功利主義,牠認為沒有意義的痛苦就應該忽略,轉而去處理那些有意義的、可以解決的問題,最終實現人類最大化的快樂和幸福。
但非常諷刺的是,秉持這種觀點的哲學家約翰.穆勒自己卻陷入了抑郁,他非常優秀,很好地踐行了實用功利主義,他5歲就精通古希臘語,9歲便能流暢閱讀拉丁語,理解最難的代數,11歲時寫了一篇文章細數羅馬法律的歷史。
這麽聰明的人,發展下去應該成為特別成功的人,但是20歲的時候他卻突然精神崩潰了,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像一個沒有感情和精神生活的機器。最後是他什麽拯救了他呢?反而是他覺得什麽用都沒有的詩歌拯救了他。
他感受到了詩歌中表達的情緒,也利用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最終把心裡面一直用那種功利主義壓抑下來的、忽略的情緒全部都釋放了出來。
所以情緒不會真的被你壓抑下去,真的消失在你的腦海裡,不會的,牠只會藏在了你腦海裡某一個你不容易察覺的位置。比起難過本身,不被理解、完全孤獨的難過更可怕。如果你覺得身邊沒有可以共情你的人,那我們自己也要努力成為這個人,努力理解自己。
雖然我們的情緒作為一種信號傳遞給我們,但大腦是希望你知道的、是希望你看到的。牠看到你之後,我們就需要去回應牠、需要去理解牠。如果大腦一直給你傳信號,你卻一直屏蔽,然後不接收,要忽略牠、趕走牠,那你和你自己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我們大腦去認知與感受情緒的部分,牠中間是應該有一個交流的,大腦給你傳遞了一個信號,比如說你身體累,就應該休息一下,或者告訴你現在有悲傷的情緒,你就應該安慰自己一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是不對自己的情緒做出回應的,而是去打壓牠、壓抑牠、否定牠的存在,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和自己之間產生隔閡。
很多時候我們說“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是誰了”、“我都感受不到自己什麽樣”、“我都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了”、“我很討厭自己”,這都是因為自己和自己溝通不暢導致的。因為你屏蔽和忽略了很多你的大腦給你傳遞的重要的信號,你沒有去回應牠。
真正回應一下我們大腦給我們傳遞的某種信號吧,比如說你最近有什麽情緒是你想要去擺脫,把牠壓下,把牠趕走、否定牠、排斥牠的,我們現在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去回應一下牠,因為這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過程。
往期高贊回答:
一個人徹底改變自己有多難?需要多大的勇氣?
有哪些心理學小技巧可以運用在生活中?
為什麽有些人不喜歡承認錯誤?
從不主動聯繫是感情冷淡嗎?
【安慰記心理小店,安慰記zhào著你!抱團取暖加入成長群,深度探索開啟咨詢之旅 】
同名公號:安慰記心理
回樹洞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解夢參與科學地解夢
回指南得心理咨詢使用指南
你可能感興趣的
- 不同心理咨詢流派對移情與反移情的理解|飛米粒心理創始人許定遠_來訪者_自體_關係
- 如何應對實驗室懼怕心理與緊急情況_處理_聯絡_進行
- 八字免費測算APP_命運_組合_南坤
- 免費測八字APP_方陣_南坤_命運
- 蛇年生肖紀念幣面值改成5元?測試鏈接曝光!面值改不改?_號碼_溢價_價格
- 心學問教育怎麽樣?自我療癒的力量:青春期的自我安慰與心理恢復_方式_壓力_認知
- 3甲醫院的醫生更喜歡可編輯報告的心理測試軟件,為什麽?_病人_結果_李守龍
-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應對孩子“過剩”的虛榮心?_家長_物質_的需求
- “我很害怕,覺得自己被拋棄了”,看看這背後隱藏的心理創傷_銀川_測試_報告
- 昆山飛米粒心理咨詢:你在什麽時候覺得自己很厲害_瞬間_能力_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