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打開心理免疫系統的認知盲區,助你成為《了不起的我》_方式_生活_習慣性

打開心理免疫系統的認知盲區,助你成為《了不起的我》_方式_生活_習慣性

時間:2024-07-24 03:19:42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认知,生活,青蛙,盲区,习惯性,婚姻,方式,环境,行为,心理,观点评论,舒适区,陈海贤,了不起的我,环境场,心理

有一位女士,丈夫因出國深造,兩人異地生活了6年,如今丈夫回國,在上海定居,她也從原來工作的城市,搬到了上海。
一家團聚,這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她卻整日焦慮不安,總想回到原來工作的城市。
開始,她以為這是工作的原因,但是經過分析,在上海的工作前景,明明比原來的工作要好,可為什麽還會如此焦慮?
原來,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她一直跟父母聚少離多,與所愛之人長期處於分離之中,讓她把分離狀態,當成了舒適區。
跟丈夫生活在一起後,心理上沒辦法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她會渴望回到原有“分離的舒適區”。

舒適區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你能想像得到嗎?一個人竟然會因為舒適區,不願意跟自己深愛的人生活在一起。

以上是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陳海賢《了不起的我》書中的真實案例。

與所愛之人共度餘生,朝朝暮暮,是相愛的人最大的心願,可是誰能想到,隱藏於她心中的所謂舒適區,竟然讓她產生抗拒。

這是舒適區的破壞力,牠有時就像一團迷霧,讓你深陷其中,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卻毫不自知。

你的舒適區,正在慢慢毀掉你,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明白歸明白,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看透,不能走出來。

對此,陳海賢在《了不起的我》書中做了深度剖析。人之所以無法走出心理舒適區,並不是舒適區有多舒服,而是舒適區可以帶來控制感,滿足安全感。

《了不起的我》是一本關於自我轉變的書,書中講述了一個人為什麽明明想要改變,卻無法改變,以及當你對自己不滿意時,如何做出改變。

書中,作者陳海賢依托大量心理學知識和多年心理咨詢經驗,就人生不同問題,給出了答案。

閱讀現場之《了不起的我》

01

心理舒適區,並不一定舒適

舒適區,又稱心理舒適區,是指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和模式下感到舒適。

但舒適區,就一定會舒適?

答案是否定的。

有一個著名的青蛙定律,青蛙未死於沸水,卻被慢慢加熱的溫水活活煮死,就是因為青蛙長期呆在溫水環境,對緩慢變化的水溫失去了警覺性,所以溫水青蛙雖然也有不適,但由於慣性,牠們對環境產生了麻痹和依賴。

青蛙如此,人也是如此,經年累月的重覆,會讓他們對環境產生依賴感,進而形成慣性,所以即便痛苦,也依然會“痛並忍受著”。

朋友小L,結婚後發現,老公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怒氣衝天,甚至動手打人,每次打完人,他非常後悔,連連道歉,但下次依然如故,屢次不改。

小L抱怨了很多年,卻從未想過改變。

被打到很痛時,她也曾想過離婚,但每次都只是想想而已,從未真正下定決心去改變。

如此痛苦的婚姻,為什麽還不願意改變?

陳海賢說:

“舒適區,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控制感。”

沒錯,在這段婚姻中,小L很痛苦,但同時她已經熟悉了這種痛苦,並對此形成了固定的反應模式。

這種反應模式,會給她一種熟悉感,讓她感覺很安全,安全到她知道怎麽去應對,並且在應對中有了掌控感。

所以,即便很痛苦,她還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不確定,意味著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

適應新環境的恐懼,戰勝了挨打的痛苦,也讓她選擇了保持現狀,繼續待在這個不舒適的“舒適區”裡。

心理舒適區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人不是根據現在的生活去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是會根據熟悉的應對方式來構建現在的生活。

改變的本質是創造新經驗,並通過強化把新經驗轉成新習慣,但舊習慣根深蒂固的防禦機制是:心理舒適區。

不斷重覆的慣性,出於安全需要的控制感,兩者交織在一起,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將人牢牢網於其中,讓人無法掙脫,難以突破。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謂的舒適區,其實並不是表面熟悉的環境,而是在熟悉的環境裡,你固有的應對方式是慣性的應對方式,捆住了人們想要走出舒適區的腳。

唯有改變固有應對方式,對自己慣性行為模式保持警覺,才能真正走出舒適區。

02

一片一步一場,走出心理舒適區

如果舒適區,是用熟悉的固定反應模式,來構建虛假的舒適,那打破虛假的方式,就是去面對真實,尤其是你內心的真實。

書中,陳海賢總結了3種走出心理舒適區,改變自我的方式。

第一:心理免疫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懼

心理免疫X光片,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發明的。他認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統,會排斥不屬於身體的微生物一樣,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統,會排斥採取新的行為方式,以維持心理結構的平衡和穩定。

心理免疫系統的本質,是焦慮控制系統,當你用新的行為方式行事時,就會感到焦慮,為避免焦慮,人們就會退回到原有的舒適區。

下面以小L為例,用心理免疫X光片,看一下她心中隱藏的情緒:

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婚姻幸福,不再遭受家暴

與目標相反的行為:在不幸的婚姻裡,一再容忍丈夫家暴

潛在的好處:熟悉的情景帶來安全感,避免婚姻破裂

內心重大假設:如果離婚了,連婚姻都沒有了,還會被別人笑話

在心理免疫X光片下,小L內心的恐懼一清二楚,原來她害怕婚姻破裂,害怕被人笑話,當然這樣的心理,是出於安全感的需要。

但是,在婚姻中就真的安全?離婚真的會不安全,被人笑話?

當“心中假設”原形畢露時,你會發現,所有恐懼焦慮都是幻象,與其忍受現實中真實的家暴,不如打破幻象,嘗試走出去看看。

第二:小步子原理,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內心的情感,會用引誘和恐嚇的方式,讓你無法做出改變。

考慮到理智和情感的平衡,陳海賢提出了“小步子原理”,來有效推動行為改變。

簡單地說,就是無須做出重大改變,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邁出一小步。

比如,戒酒協會設立的目標是“一天一次”,而不是承諾一定要戒酒,只要24小時內做到,就給自己正向確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最終目標。

或者,採用一三五嘗試新方法,二四六沿用老方法,如此循環,當事情有了缺口,固有的老習慣,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塌。

第三:培養“環境場”,讓新行為變成新習慣

小步子原則,雖然能夠改變,但也很容易半途而廢,所以要學會給自己建立一個“環境場”。

偵探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曾說:

“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

為什麽要這樣做?

其實就是給自己培養一個寫作的環境場。

所以,要想打破固有習慣,走出舒適區,就給自己搭建一個環境場。

比如,在家裡開辟一個小小的,專門學習與工作的“場”,走進這個場,就讓自己進入到學習工作的狀態,不要再毫無覺知地上網刷視頻。

最好的成長,是走出舒適區,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而走出舒適區的智慧,則隱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一片一步一場,每時每刻,都是知行合一的道場。

寫在最後

古語有雲: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

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發生變化,變化之後,事物發展才不會受到阻塞。

如果一個人耽溺於舒適的環境,或者太過於依賴熟悉的環境,大腦就會對變化失去靈敏度,進而變得遲鈍,不願意改變,當你不再適應變化,人生也必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了不起的我》中,陳海賢以“改變”為起點,詳細解讀了改變的本質,以及改變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防禦機制-心理舒適區,書中案例生動詳實,方法簡單實用。

正如這本書的封底所說:

“書裡不打雞血,不灌雞湯,直擊人生的種種問題,並提供改變與發展的實用工具,幫你創造更滿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改變,是一種選擇;不改變也是一種選擇,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勇敢地打破熟悉的模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作者 | 灩心菩提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