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咨詢後,更明白《捫心問診》為什麽是「咨詢師必看電影」_Sophie_Paul_情緒
本文字數4800+|閱讀預計需要13min
《捫心問診》(InTreatment)第一季,是一部在心理咨詢界公認的很優秀的電視劇。其中花季少女 Sophie 的咨詢經歷非常典型,展現的防禦方式複雜多樣。
很多心理咨詢學習者,從中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思考。簡單心理Uni「心理咨詢師培養計劃」的同學們在學習比昂的精神分析理論,學習過程中結合《捫心問診》片段寫了一點觀劇的體驗與反思。
被操控了的Sophie
第三集中,手臂受傷的Sophie一坐下,便對Paul直述重點:我不是來做心理治療的,只是求一份精神狀態評估。
Sophie最近發生了一次交通事故——她騎著自行車和一輛汽車相撞,但保險公司對她的傷勢有所懷疑,甚至社工、她的母親都認為這次交通事故是Sophie想要弄傷自己,或者說自殺,但她卻對這件事情的經過失去了記憶,因此她的律師建議她來找Paul,完成一份精神狀態評估。
Sophie談到車禍時經常情緒激烈,採取臆測、質疑的防禦方式對著 Paul 猛烈對線輸出,確實有蹊蹺。而且面談中,可以清楚感受到Sophie的敏感易怒,對心理咨詢師有著非常複雜的情感:
在Paul只是聆聽她的來訪意圖時,Sophie是不滿的:你不看下報告嗎,不問一些心理咨詢師都會問的哪些問題?
但當Paul問及“或許我們聊一下你的爸爸媽媽”這種心理咨詢師常問問題時,Sophie則情緒激動,聲稱這場咨詢是陷阱。
在前三次對談中,Sophie 目的明確地向Paul 索要一份對她有利的精神評估報告。但Paul 沒有被牽著鼻子走,而是把評估報告作為表淺可見的“咨詢目標”,精神分析師比昂提到的咨詢師提供的涵容(containment)開始逐漸體現。
嬰兒時期,小孩子傳遞出的煩躁不安、恐懼、焦慮等,多是“未經消化和處理的”情緒,母親作為一個情緒容器來幫助孩子“淨化”這些“排泄物”中的“毒素”,經過消毒的心理元素再被吸收,才能讓孩子可以忍受情緒,而不是一味逃避。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的角色和母親非常類似,在面對來訪者的負面情緒時,並非簡單粗暴將其歸類並進行目的性治療。比昂把來訪者需要處理的元素稱作貝塔(β)元素,將經過精神分析師轉化後的產物稱為阿爾法(α)元素,將這種轉化過程稱為阿爾法(α)功能。
前三次咨詢中,Sophie 內心未經意識化的β元素,正在進入Paul創設的α功能中,開始啟動心智化的過程。
第一次咨詢,Sophie是帶刺的,想要讓Paul看到她的內心,卻又有些膽怯。Paul沈穩而老練地對 Sophie 的身心狀態表現出均勻、持續、溫和的關切,使用最基礎的聆聽、重述技巧,Paul用身教和言傳的方式,幫助她拋棄幻想,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讓 Sophie 感受到了充分的共情,最終進入了三元關係。
心門上繃緊的鎖扣得以松動,Sophie 的重重防禦透進了一束輕柔的光。
第四次咨詢,Sophie開始顯現“叛逆”,故意穿著母親最不喜歡的著裝打扮,徹夜狂歡後來到了Paul的咨詢室,這一次咨詢裡,Sophie放下了許多防禦,將對媽媽的“恨”及 Cy 疏遠的委屈等等負面情緒傾倒而出,放聲痛哭,咨詢臨近結束,Sophie 在衛生間服用過量藥物失去了意識。
Sophie是有生命力的,只是這種生命力最終成為獨立的力量,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代價。在戲劇層面,電視劇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而在咨詢層面,Paul 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在這下面的治療當中,Paul不再是一個悄然無聲的傾聽者,在與Sophie有過三次溝通之後,信賴已經建立,Sophie可以在Paul面前呈現真正的情緒,Sophie 的β元素在涵容功能下第一次得到釋放,而這股混沌的情緒爆發出來強大的力量,沖擊了 Sophie 尚未穩定的自我。
Paul為Sophie提供安全氛圍和溫和陪伴,使得Sophie重新面對了車禍當時意圖自殺的自己。而自殺的意圖,則是來源於 Sophie 對於家庭破碎的內疚、絕望和無能為力。Sophie 把父親的拋棄、把 Cy 一家人對自己的疏遠,都歸咎於自己的錯。
她無法忍受這種無力,亟需重新找回一些控制感,而在這樣的絕望當中,似乎只有自己的生命才是唯一能夠控制的。
作為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詢師,Paul需要對Sophie的情緒進行回應的同時,需要開始做“情緒毒素的清除”第一步便是讓Sophie直面自己絕望的根源——情感缺失。
Sophie原本無法忍受的心理狀態,經過容納轉化,成為可忍受的和有意義的形式。
在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咨詢的時刻,Sophie的父親離開了紐約,毫無預兆地重新侵入到了Sophie 的生活之中。而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經歷了一番洗禮的Sophie,這次能不能做出了成熟而獨立的選擇呢?
Sophie在漣漣的淚水中吼出了對父親的憤怒,意味著之前那個假想的理想父親已經不復存在。如今的Sophie,儘管還是會不時對咨詢師做出挑戰,但已經能夠很堅定地守護住自己的邊界,同時也能夠清楚地看見現實中的父親和母親,能夠面對同時雜合著好和壞的對象客體。
用克萊因的理論,她完成了一次從偏執分裂位置向抑郁位置的轉變;
用比昂的理論,她發展出了α功能,把早前無法忍受的β元素轉化成了α元素。
用漢語說的話,Sophie 在心智發展上,前進了很大的一步。
9次咨詢之後,想要呈現一點Sophie直接的變化,文字的方式不夠直觀,於是想到這個表情版:
Paul如何誘導Sophie展現出真實自我
作為心理咨詢的學習者,我們學習小組選擇用「比昂網格圖分析法」,嘗試用網格圖去分析Paul和Sophie的咨詢過程,分析Paul如何逐步讓Sophie展現出真實自我。希望能更為細致和完整地理解咨詢過程,並將其應用到日後實踐咨詢中。
在這個表格中,精神分析中的每一環節、每一部分,包括來訪者的每一個行為,分析家的每一次干預,都落在這個網格圖內。不會超出其涵蓋範圍,不管分析過程有多麽複雜。
首先,網格圖對於咨詢師和來訪者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們以三個表格分別去總結:
第一集中,Sophie開始一直和Paul確認“要不要看醫生的報告”,Paul一直未給回應,Sophie懷疑Paul和母親單獨聯繫過,所以對他完全不信任,在Paul與Sophie談及父母話題時,Sophie的不信任達到巔峰,直接奪門而出。
此時,Paul主動和Sophie提出想看下報告,咨詢進入第二階段。
兩個階段,Sophie情緒轉變十分明顯。因此以“Paul答應看報告”為節點,我們小組將第一集拆分為兩部分,分別進行網格分析:
第1次咨詢part1(Paul答應看報告之前)
觀察
開篇主要是一些以C3(描述來訪者記憶事實)為主的交談,咨詢師進行描述性地提問以收集材料,Sophie進行一些描述性的回答。
Sophie講自己在騎單車,有一輛車撞了她,之後的她就不記得了。
Paul:“他們跟你說後來都發生了什麽?”
Sophie:“說我騎單車沖上了街。”說到這裡,Sophie有點抑制不住的笑意。
Paul看到也跟著微笑,並非常謹慎地試探:“你……你在笑這件事?”
Sophie:“你覺得聽起來不好笑?直沖上了街。”
Paul:“所以,你覺得這事挺逗的?”
Paul間或有一些C4(描述其他事實,轉移注意力)和C5(描述事實,引導來訪者主動探索),即對來訪者注意力轉移,並對其焦慮進行更深的聚焦和探索,其中大部分都引起了Sophie最直接的反應——攻擊咨詢師,或者拒絕回答。
這部分其實是帶動來訪者出現C6(描述部分記憶,進行情緒反駁發泄)和C2(出現一些妨礙真正事實的描述)。
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Paul和Sophie這個時候咨訪關係還沒有建立起來,咨詢主要是收集材料,偶爾進行澄清和聚焦,Sophie的防禦比較強,對於很多提問心生戒備,不僅沒有面對真相的打算,還會給Paul製造一些誤導。
第一次咨詢 part2(Paul答應看報告)
觀察
Sophie再次回到咨詢室,Paul繼續嘗試進行澄清和聚焦,在看材料的同時,給樂Sophie一段冷靜時間,這段過程裡兩個人的交流時穿插進行的,Sophie會從Paul的家居上做些提問,Paul在回應的同時,會適當拋出一些問題,並且逐步聊到死亡話題,給出一個普遍的解析——每個人都會想到死亡,試探Sophie對死亡的態度。
Paul說:“還好你沒有回答她(社工)任何問題。話說,每個人都有想過死亡,但我敢說她肯定沒提到這一點。她問沒問過你,是否對死亡有某些具體的想法?”
Sophie:“沒。”
Paul:“那你有過嗎?”
Sophie:“我有過什麽?”
Paul:“每個人……都會想過死亡,並想像死亡是如何降臨在自己身上的,你對此有沒有什麽,具體的想法?”
Sophie輕微地搖頭,Paul繼續說:“或許你會樂意跟我談談,你的某些想法,除非你擔心我……”
Sophie打斷他:“我不擔心。”
這個階段對Paul來說主要是:C4(描述其他事實,轉移注意力)、C5(描述事實,引導來訪者主動探索)和D4(猜測性對話,轉移注意力)、D5(猜測性對話,探索來訪者內心),談及死亡時應用了F4(有根據的猜測,轉移注意力)。
而Sophie作為來訪者,給出了E3(自己對死亡的固有認知)反饋,其他依然以C2(出現一些妨礙真正事實的描述)和C6(描述部分記憶,進行情緒反駁發泄)為主,甚至短暫地出現A2(妨礙對話的原始情緒)的情況。
分析
咨訪關係緩和了一些,Paul也並初步有了一些自己的觀念,D(探索性猜測)開始多起來,並會給出F(較為確定的猜測),更多地將自己的主觀和客觀呈現到咨詢中來。
Sophie也比第一部分更多地帶出了一些自己的觀念,但是依然會阻礙真相的呈現,在談到媽媽的時候有難以言語化的激動情緒。
寫在後面
這是簡單心理Uni「心理咨詢師培養計劃」的同學們嘗試將比昂理論結合案例的分析。以上是通過在網格圖上標記,所看到第1次咨詢的過程。
通過前面的心理咨詢,第七次咨詢中, Sophie已經能夠對Paul放下防備,提到在她年幼時在家中撞見父親與模特公然做愛的細節。還提到父親拋棄她和母親前往紐約生活兩年多的時間,從未回來探望過她,也沒有接她去紐約生活。甚至 Sophie試圖服藥自殺的事情, 父親也是一無所知。
過程中還可以看見,Sophie把大部分的“壞”投射在母親身上,而把大部分的“好”投射在了父親身上。
她認為母親愚蠢、可悲,連父親瞞著她和模特發生關係都不清楚,認為母親還在等著父親浪子回頭,但父親其實對她完全不在乎。Sophie談論母親的時候,更像是在談論自己,但那種不被父親在乎的難過,則通過向母親的投射被完全隔離。
在逐漸了解現實的過程中,Sophie 不斷地攻擊 Paul,認為 Paul 是蓄意要詆毀她的理想父親, 要破壞她的父女關係。而 Paul 則全然不慌不忙地承受住 Sophie 的攻擊,通過幽默化的方式, 或者直接描述事實,讓 Sophie 自己感受到她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
母親在父親離去後對 Sophie 的照顧,她的耐心與堅毅;父親在離開後對妻女的消極被動,漠不關心;Sophie 敘述出來的許多細節,經過 Paul 平穩而客觀的重新敘事,樁樁件件都在沖擊著 Sophie 心中的假想客體。
離開Paul的Sophie,再面對爸爸,將是一個人的戰鬥,她會辛苦很多。好在Sophie已經接受了爸爸是這樣的人,還需要些時間去處理H到-H的過程。相信之後和爸爸的關係還是會親密,但Sophie能明確表達需要,爸爸可以相應地做出調整,這段父女關係會成為Sophie可以控制的關係。
現實生活中的咨詢,可能不會結束在這裡,這只是一個相對大的進展,想要保持住成果,還需要更多的覺察、訓練,很多工作要做。
作者:尋橋、曹曉弘、韋幫竹、張暢、吳立蒙
圖片來源:《捫心問診》
編輯:曹欣欣
責編:Aurora
《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的臨床思想》(2015),【澳】Joan&Neville Symington 著。蘇曉波譯。
原來胃是“情緒器官”?|15個焦慮的身體癥狀 來訪者在咨詢中“攻擊”了我,我該怎麽辦?豆瓣9.2分伴侶治療紀錄片告訴你:精神分析師如何進行伴侶治療?如何將“涵容”過程在咨詢中“落地” | 深度解讀投射性認同
你可能感興趣的
- 一心心智|全新心理認知訓練方案,助力個體能力全面提升_項目_記憶_注意力
- 象棋布局陷阱飛刀,布局詭譎莫測,攻殺絕妙至極!_老將_那紅_因為
- 面對母親的突然離世,每個人的心理反應會有所不同_孩子_侯瑞靈_情緒
- 心理學:一個人開始走運的6大徵兆_舍離_能量_精神
- 測試:下面盤子你最喜歡哪一個,測最近你會遇上什麽好事_心理_超準_好友
- 成都心理咨詢|愛說臟話的人,比不愛說臟話的人心理更健康!_情緒_壓力_服務
- 1913年,首先打出行為主義心理學旗幟的人,是美國心理學家()。_約翰·華生_研究_威廉·詹姆斯
- 《心理測量者》:在冷酷的科技之眼下探索人性的深淵_劇情_西比拉_作品
- 我的心理咨詢師,是AI_李冬冬_工作_人類
- 四柱八字預測婚姻的方法都是哪些_配偶_夫妻_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