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港算命王 > 百科 > 心理測試 > 【直降400元】兒時依戀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依戀理論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_孩子_關係_其他

【直降400元】兒時依戀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依戀理論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_孩子_關係_其他

時間:2024-07-06 07:31:35   來源:香港算命王   關鍵詞:安全感,关系,模式,依恋,一生,影响,父母,其他,理论,孩子,个体,伴侣,领导者,团体,照护者

本文字數11000+|閱讀預計需要28min

簡單心理Uni開展了主題為“兒時依戀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的一場直播,特別邀請到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Cheri L. Marmarosh,同時也是神聖慈悲大學研究教授和心靈與心理健康心理學國際中心主任,華盛頓特區執業27年的執牌心理學家,《團體心理治療中的依戀》首席作者、《團體:促成變革的文化》首席作者、《國際團體心理治療期刊》編委。

在直播最後的環節,講師還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直播回顧

各位晚上好,很開心今天能夠和大家進行分享。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兒童依戀關係及其對成人生活的影響和啟示”,主要聚焦在三個主要領域:戀愛、團體的連接,工作。

1.兒童依戀類型

首先看依戀理論,鮑比——依戀理論之父,他的理論是以下內容的基礎。

人長大之後的表現和行為在早期有一些決定因素,其中一點是安全感,另外一點是對壓力的調節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希望跟主要的照護者,比如父母,保持一個比較近的距離,他們通過這種近距離接觸獲得安全感。

圖/pexels

這正是因為當小孩離開主要的養育者之後,會感受到危險。那麽他會需要照護者能夠給他一種安全感,讓孩子待在他的身邊。其實不僅僅是人類,包括很多像靈長類的動物都有這樣的情況。當嬰兒小的時候很弱小,牠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為了能夠讓牠的基因得到繁衍,都需要和照護者保持很近的距離,來確保得到安全感。

有時父母或者主要照護者因為有其他小孩去照顧、被創傷淹沒、貧困等原因沒有能力去保護好孩子,提供安全感,幫助孩子調節壓力。在一些地區或者一些社區,我們會看到一些其他的家庭成員在這個時候會參與進來,比如說祖父母,他們會來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尋找別的方式緩解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會發展出適應機制,通過不斷嘗試和學習來應對。例如,他們可能會選擇大聲哭喊,尋求父母的安慰,並緊貼父母,保持密切的距離。這種行為可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表現出過度警覺和敏感,以獲得情緒上的安撫。他們可能通過大聲哭泣、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照護者身上,或通過跟隨來實現這一目標。

另一方面,他們可能難以從他人那裡獲得同樣的安慰。此外,他們可能存在調節不足,如文本中所述,表現出不願意探索,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由於他們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照護者身上,他們可能缺乏探索、獨立玩耍或與週圍事物互動。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難以與主要照護者分離,並對週圍環境保持高度警惕。

另外一種情況是,某些孩子可能沒有能力或途徑獲得父母的關注,因此他們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尋求滿足感。這些孩子可能不像其他人那樣具備調節和適應他人的能力,因此他們需要依賴外部的事物,例如玩具、閱讀或其他活動,甚至在長大後使用電腦,以分散注意力和減輕壓力,並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種情況可能與不同國家的文化有關。在某些文化中,人們更加注重獨處,更傾向於回避他人,這可以被稱為過度調節。因此,文化背景對此起著一定的影響。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我們強調個人自主性,而其他文化可能更加強調父母或撫養者應給予孩子更多關注和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成長,並經歷不同的人際關係,這會引發內化過程,從感性和認知上產生相應的變化。同時,這種反覆經歷將塑造內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並形成對事物和他人關係的期待。

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內化了"我是被愛的"這一工作模式,相信他人是善良的,因此在需要幫助時會尋求他人的支持,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圖/pexels

然而,另一種模式可能是“我是沒有價值的”,“我不夠好”,“我所擁有的不足夠”,這也是一種內部工作模式,導致對他人的期待是被排斥、拋棄和拒絕。在這種情況下,個體可能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避免給別人添麻煩。這樣的情況在童年時期反覆出現,並對成年後的行為模式產生影響,例如我們的戀愛關係、團體連接、家庭生活和工作等方面。

這些書籍涉及依戀理論和依戀關係的許多領域,並且其數量不斷增加。通常,我們將依戀理論視為心理學範疇的內容,與心理健康和心理學相關。

然而,許多書籍將依戀理論與其他領域聯繫起來,例如組織活動、職場經驗分享、領導者和領導力,甚至政治領域也涉及到依戀理論,即判斷我們是否能夠傾聽來自不同人和不同角度的聲音。這些書籍提供了對依戀理論的應用和擴展,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各種領域中的人際關係和交互。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在兒童時期,我們的依戀關係對成人狀態的影響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重要問題。在這方面,我想推薦一本名為《Development Person》(一個人的成長)的書籍。這本書的研究跟蹤了2000個嬰兒,從他們很小的階段一直持續到30年後的成人階段,通過這個長期觀察過程,牠能夠讓我們深入感知這種影響。

這本書出色之處在於牠通過詳實的研究,清晰地展現了依戀關係在不同人的生命中的變化和認知。無論是從兒童時期到小學、青少年,再到大學、工作、結婚、生子,甚至對他們自己的孩子或孫子輩進行的調查和研究,這本書能夠提供對依戀關係對成人生活的長期影響的明確反饋。

同時,這本書得出一個結論,即對於具備安全依戀的兒童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韌性往往更為強大。這是因為他們更容易信任他人,感到自信和積極。這些兒童在年幼時能夠建立友誼和良好關係,而當他們面臨一些困難時,如父母去世或自己生病時,他們能夠更容易獲得社會的支持,並願意相信他人。

圖/《我的天才女友》

因此,在之後的時間裡,他們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他們的人際關係也更加健康。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依戀關係在兒童時期對成年後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個結論中獲得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即我們應該幫助兒童和年輕人,使他們能夠擁有更良好的體驗和更安全的依戀關係。這將使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能夠有更積極的認知和認識。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另一個問題,即依戀關係中的紊亂類型。

紊亂類型的依戀關係更多地源於關係方面的創傷。當嬰兒或孩子面臨壓力時,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感到不安全和混亂。他們內心充滿了鬥爭和困惑,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支持,但又害怕受到傷害,因此他們只能將這種創傷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隨著他們的成長,往往會遇到更多問題。例如,他們可能會依賴藥物濫用來尋求自我安慰,他們可能會濫用酒精,通過暴飲暴食或使用其他物質來幫助自己應對內心的不安,因為他們認為人是危險的,人會傷害他們。

同時,他們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發病率會更高,例如抑郁癥和焦慮癥。他們很難自我調節,很難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很難信任他人。他們可能會陷入受虐的關係中,而且很難擺脫,因為他們會內化問題,認為問題都源自自己,因此他們可能會有很多自責。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時期的創傷對他們成年後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依戀關係實際上是可以改變和調整的,因為人類是不斷成長和變化的。換句話說,即使一個孩子在年幼時具有不安全或紊亂的依戀類型,但在成年後仍有可能獲得安全的依戀關係。這主要依賴於健康的人際關係。

例如,一個孩子經歷了創傷,但有良好的朋友、優秀的人生導師,或者與祖父母之間有良好的關係,這些因素都有助於在成年後建立更安全的依戀關係。

另一方面,情況也是如此。一個孩子在年幼時可能具有安全的依戀類型,但卻經歷了一些糟糕的事件,例如父母遭受重大創傷、戰爭、失去父母,或者在之後陷入虐待關係,或者自身經歷創傷,這可能導致ta失去安全的依戀關係,失去對世界和自己的信任。

因此,通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了解到通過良好的干預手段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將不安全的依戀關係轉變為安全的依戀關係。

圖/《正常人》

2.依戀類型對於成人浪漫關係的影響

這個板塊我想聊的是兒童時期的依戀關係怎麽影響他們成人的戀愛關係。

這是一個關於親密關係的表格,通過填寫、判斷分數,我們就能去評估一個成年人的戀愛關係和他的依戀類型。這其中一個指標就是回避指數,意味著是否會不想和伴侶過於親近。另一個指標是焦慮程度,也就是一個人會不會擔心自己對浪漫關係中的另一方很好,但對方不會對自己這麽好,或者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

在評估成年人的情況時,我們經常會回顧他們兒時的依戀類型,這涉及上述的兩個維度。首先是焦慮,我們會觀察一個人是否過度擔心被他人拋棄,擔心他人會離開他,導致他表現出過度謹慎、敏感,害怕失去他人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還會觀察他們的回避類型,即他們是否傾向於自給自足,不表達太多情緒,更多地依賴自己,不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實際上,每個人都處於焦慮和回避的頻譜上的某個階段,通過這種方式來判斷他們是安全型、還是焦慮依附型、回避型、恐懼型。

第一個類型在這個象限的左下角,我們把牠稱為安全型,牠的特點就是低焦慮且低回避,意味著我並不會感覺很焦慮,我也不會想要去回避別人,我可以去尋求別人的幫助、支持,但是我也不會害怕獨處,不會害怕自己一個人去應對問題。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觀察到,如果一個人是安全型依戀,對伴侶的信任度會更高,更容易與伴侶分享自己脆弱的一面和一些敏感的信息,更容易原諒他人,提供支持,並能夠同理伴侶。

同時,當伴侶做出讓他們失望的行為時,他們更容易容忍或持有寬容態度,不會離開或拋棄對方,也不會過於生氣。他們也願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尋求指導,並樂於傾聽他人的意見。

因此,無論是在情感體驗還是行為表現上,安全型依戀的人都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因此,在學生群體或夫妻關係中,如果他們具備安全型依戀,你會感覺他們很友善易相處。

第二個類型是焦慮依戀型,位於依戀類型象限的右下角。焦慮依戀型的特點是焦慮程度較高,但回避程度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發現他們非常害怕,害怕對方會離開,害怕失去,因此他們會不斷尋求保證,確保對方不會離開自己,確信對方愛自己。

他們甚至會表現出很多討好別人的行為,希望讓別人開心、幸福,因為他們害怕對方會離開自己。然而,這種行為反而會讓他們感到更加沮喪,因為他們並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更多地是為了取悅他人而付出。

同時,對於焦慮依戀型的個體來說,他們對自己非常嚴苛,存在大量的自我批評,往往認為自己具有負面特質,而將別人看作正面的。因此,他們經常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此外,由於他們感覺自己不安全,他們往往過分關注自身,難以傾聽不同的聲音和觀點。

另一方面,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別人的讚美和鼓勵,以此來感覺自己有價值、優秀。他們也很難原諒別人犯下的錯誤,因為這些錯誤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好,並且也會覺得別人不好。他們很難相信別人,難以原諒他人,在關係破裂後很難進行修復和彌補。

此外,焦慮依戀型的個體也具有較強的嫉妒心理,他們會擔心伴侶的不穩定性,很容易產生嫉妒情緒,擔心伴侶會被他人吸引,體驗到緊張和焦慮。

第三個類型是回避型依戀關係,這類個體在表達中常給人一種無憂無慮、沒有壓力的印象。然而,他們往往需要夫妻治療的原因是他們的伴侶無法忍受他們對關係的冷漠態度。對於回避型依戀者來說,他們並不希望依賴他人,也不願意依靠他人,他們更傾向於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或其他活動上,而非關注關係本身。因此,他們很難表達依賴和情感的需求。

從正面來看,這類人群通常被稱為成功人士,他們在事業上取得了許多成就。然而,他們的同理心較差,很難為他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為他們很難去感同身受。在團體環境中,他們也很難融入其中,總是希望自己與眾不同,獨樹一幟。

因此,他們在團隊凝聚力方面表現不佳,難以體驗和感受共同的情感。當他們面臨問題時,例如自身生病、失去工作或感到脆弱時,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感。

最後一種類型位於依戀類型象限的右上角,被稱為恐懼型依戀。這種類型的個體不僅焦慮程度高,回避程度也高。通常,這種依戀類型在兒童時期經歷了一些創傷,我們將其稱為兒童時期的紊亂型依戀關係。

他們對自己持有負向評價,同時對他人也持有負向看法。因此,他們的內在模式是自我缺乏價值,同時也不信任他人。儘管他們渴望獲得幫助和建立連接,但缺乏對他人的信任。

對於恐懼型依戀的個體而言,具有以下特點:即使所面臨的危險並不真實存在,他們仍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和不安。一方面,害怕被拋棄,害怕獨處;另一方面,又害怕與他人過於親近,擁有親密關係。

圖/《正常人》

因此,如果一個人的伴侶屬於恐懼型依戀,這位伴侶可能會感到非常困惑。他們難以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似乎對方既想要親近,又想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因為對方會感覺一旦靠近就不安全。

同時,依戀類型也對我們在戀愛和婚姻中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首先,約會行為受到影響。一個依戀類型為安全型的人會積極主動地約會其他異性,而回避型的人則更傾向於被動回避。此外,依戀類型也會影響婚姻中的配對選擇。

研究表明,兩個回避型的人配對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回避型個體往往更容易與焦慮型個體形成配對,這樣才能更容易相互吸引和喜歡對方。然而,兩個都是回避型的人在一起往往很困難。

另外,依戀類型還會影響夫妻之間的不忠行為和出軌。有趣的發現是,回避型男性更傾向於追求已婚女性,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能夠追到並與已婚女性發展關係,那就能證明自己很成功、很有吸引力。因此,這是一個依戀類型如何影響夫妻不忠行為的例子。因此,依戀類型對戀愛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影響。

此外,當人們衰老時,依戀關係也會帶來影響。如果夫妻都是安全型依戀,他們會相互支持、照顧對方,並應對老年時期的挑戰。然而,如果其中一方的依戀類型是不安全型,他們可能會面臨困擾和糾結。他們可能因為老了會失去獨立性而感到掙扎,面臨許多問題,同時在應對悲傷和喪失方面也可能出現困難。

3. 依戀類型與團隊關係

剛才我們聊的是依戀和婚姻關係、戀愛關係,現在我們聊一聊依戀和團體、群體行為。

那對於不安全型的人群,他們在團體裡面會有什麽樣的反應呢?我們會看到他們會在團體當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舉例來說,相比於焦慮水平更低的成員,那些焦慮水平較高的個體在團體中會希望自己被其他成員喜歡,因此他們缺乏自信,並表現出強烈的報復心態或侵入性。

他們可能會打斷他人發言,頻繁插話,因為他們無法有效傾聽他人的聲音,更關注自身。他們在團體中感到不適,而他們的反應方式可能會引起其他成員的不悅反饋,適得其反地影響他們希望獲得他人喜歡的目標。

另一方面,如果是回避型特質較高的個體,他們在團體中的互動行為評分往往較低。由於相對排斥團體行為,他們表現出較強的競爭性,缺乏共情能力。他們可能會干擾團體對話的進行,導致對話停滯,因為他們對團體行為缺乏興趣,不願意參與其中。這種回避型人群在團體中的表現較為明顯。

下一個板塊是依戀類型對團體合作和協作的影響。依戀類型可以影響我們是否能夠傾聽不同聲音並接受不同觀點,是否能夠分享資源和空間,以及我們的競爭性。安全型個體更容易信任他人,願意給予和關心他人。

同時,依戀關係也會影響我們對領導力的態度和心態以及對領導者的跟隨。安全型個體更容易作為團隊成員跟隨領導者,而回避型個體可能感到沮喪,更追求獨立性,不願意跟隨領導,同時對規則和指導也表現出較低的遵從度。

對於團隊工作的投入程度,安全型個體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團隊的協作,願意在團隊中長時間參與。相比之下,焦慮型個體一旦遭遇挫折可能會感到失望,選擇離開。而回避型個體可能更傾向於追求獨立性,因此如果團隊關係過於親密,他們也會希望離開團隊。

接著,依戀類型與領導能力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我們可能是一個公司的領導,老師、導師,這會對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對於安全型的咨詢師或領導者來說,他們更容易與共事的人建立合作的聯盟和同盟關係。他們更傾向於展現真誠、慷慨和同理心。在團隊面臨困難時,例如即將結束時,他們能更好地參與其中並提供支持。

此外,德維迪維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探究了在高壓環境下的活動和事件,例如軍隊的軍事訓練。如果軍事長官表現出回避型特質,無法提供士兵在情緒上的支持,那麽士兵在團隊中的凝聚力往往會較低。

圖/《辛德勒的名單》

同時,研究還探討了不同依戀類型的領導者對團隊的影響。結果顯示,回避型領導者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和提升,往往忽視團隊成員的需求,無法提供關懷和情緒支持。

焦慮型領導者也關注自身,但這是因為他們自身的不安全感而導致的。他們表現出操控性,展現權威和強勢,但實質上是因為缺乏自信,通過這種強烈的管理和控制行為來掩蓋自身的不安全感。

同時,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涉及領導者的類型對士兵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回避型的領導者,即那些無法提供精神和情感支持的領導者,對團隊具有毒害性和破壞性。這種影響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士兵。特別是對於焦慮型士兵而言,他們在兩個月內就會明顯出現心理健康程度的下降,並且他們的行為表現也會受到影響。

即使是安全型士兵,在兩個月內他們能夠堅持並且保持良好的行為表現和心理健康,但在四個月後也會出現下滑。因此,無論是對於什麽類型,他們所帶來的影響都不會像回避型領導者那樣嚴重。只有回避型長官和領導者所帶來的毒性和傷害最為明顯。

從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在職場上,我們要去幫助領導,幫助他們獲得培訓,獲得支持,來讓他們能夠給員工和給下屬提供情緒支持。

同時,我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旨在探究在團體治療中,不同類型的領導者對團隊的影響。我們可以觀察到,更安全型和焦慮型的領導者,即沒有焦慮問題和回避型特質的領導者,對團隊治療的效果非常好。此外,如果領導者不過於追求完美主義,團隊的效果也會更好。

從依戀關係的角度來看,如果領導者與其領導的成員之間是安全型的關係,他們能夠更容易地提供員工所需的支持,傾聽不同觀點,表現出同理心,促進良好的協作氛圍,增強安全感和凝聚力,同時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

同時依戀類型也能夠幫助我們去應對團體、工作以外的一些困難,比如說貧困、歧視和一些痛苦的事件。因此,一個好的安全型的依戀能夠讓人們在受到歧視、受到偏見的時候,能夠良好應對。

同時我們也發現,如果我們能夠去讓別人感覺到自己的依戀是安全的,比如說撫養者讓對方感覺到他是被愛的,是受到撫養和支持的。那他們對於其他和自己不同類型的人的仇恨攻擊性會更低,也更能夠去接受,或者說去敞開自己,容納別人對他的歧視和偏見。安全型的個體在仇恨方面的表現會更低,也能夠更好的敞開自己去接納這些不同。

圖/《觸不可及》

答疑環節

Q1:從小時候形成的依戀模式或者是依戀類型,在成人後是否可以通過干預手段或者是自我調整而改變?

A1: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而我的答案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之前提到的內部工作模式來實現。這涉及到我們自身的認知,包括我們是誰、你是誰、其他人是誰,以及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討論我們所經歷的失望和沮喪。

只要我們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變化,我們就能夠改變自己的依戀類型。這可以通過個體治療、團體治療、夫妻關係治療或與更加健康、善良的人建立關係來實現。加入一個團隊或體育俱樂部,與他人分享一些積極的愛好,也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加良性的互動關係,從而改變我們的依戀類型。

同時,我還想指出,如果一個人經歷了許多創傷或痛苦,那麽改變自己的依戀類型可能會更加困難,需要更多的努力。然而,我們仍然有能力去實現這一目標,只需更多地付出努力。

Q2:不同的依戀類型是有好壞之分的嗎?是不是不同的依戀類型有牠的優勢,同時也有牠的劣勢?

A2: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我同意這一點,因為有研究表明,在某些團體和組織中,需要不同類型的依戀者相互組合。

相對而言,安全型的人可能更擅長給予他人關懷和支持,而焦慮型的人則更容易發現問題和威脅,因為他們更加警覺和警惕。另一方面,回避型的人可能感受能力較弱,但他們擅長回避一些不必要的情感和體驗。

舉個例子,對於士兵或軍人來說,他們的工作是完成任務,而不是關注個人情感。因此,許多士兵和軍人屬於回避型的依戀類型。因此,我不認為依戀類型本身有好壞之分,我認為每種類型都有其優缺點,並且作為社會,我們也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共同存在。

Q3:回避型和焦慮型的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會有什麽差別?

A3:我認為對於不同依戀類型的父母來說,對孩子是否形成安全依戀的可能性會產生影響。然而,我們必須考慮到許多因素,不能簡單地說如果父母是回避型,他們對孩子的回應一定是不足夠的。這也取決於孩子本身的性格和需求。

對於那些可能不需要太多回應的孩子來說,回避型的父母可能能夠提供足夠的回應和滋養,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形成安全依戀。然而,如果孩子本身需要更多關注和需求滿足,回避型父母可能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因此這取決於孩子自身特點。

此外,有時很難一概而論。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多個孩子,父母對某一個孩子可能給予足夠的關注,但對其他孩子可能不夠。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許多因素。然而,總體而言,如果父母是回避型的,對孩子可能會帶來更多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較高,風險也較大。

圖/《走走停停》

Q4:我如果想要和回避型依戀的人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那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想為此做出努力和嘗試嗎?

A4: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我從事夫妻治療的經驗中,我經常遇到其中一方是回避型的情況,但仍然能夠取得突破和成功。關鍵在於他們是否願意嘗試做出一些小的改變。即使回避型的一方,只要他們願意做出一些小的嘗試和改變,夫妻關係就能夠變得更好。

舉個例子,回避型的一方可能會說,我不想花很多時間傾聽你說的事情,但我可以花一點時間聽你講述。因此,如果夫妻雙方都能意識到我們無法完美地滿足所有情感需求,但仍然嘗試做出一些小的改變,就能夠帶來很好的改善。

通常情況下,其中一方需要更多付出,做出更多貢獻,可能需要做很多自己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但這樣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這種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我也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ta就是一個相對來說非常回避型的依戀。ta非常的幽默、聰明,但是ta不會聊自己的感受,我們依舊可以是很好的朋友,因為我降低了我的預期,我知道ta不會是那個能夠去共情我,去給我支持的人,所以只要我管理好我的預期,我們依舊可以和這些人群成為很好的朋友,保持很好的關係。

Q5:對於心理病理來說,安全型依戀是不是更好的依戀風格,牠究竟該視為是一種心理疾病的保護性因素還是個性特點?

A5: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對於安全型的人來說,患抑郁癥或焦慮癥的可能性會降低。這是因為安全型的人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價值,並且對他人持有積極的認知,因此他們能夠從人際關係中獲得滿足和快樂。

因此,相對而言,安全型的人更加快樂,他們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較低,因為當他們需要幫助時,他們會主動尋求幫助。

然而,我並不是說安全型的人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他們也可能經歷創傷、失去,以及面臨痛苦和掙扎。然而,他們具備優勢,因為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持有積極的認知。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他們仍然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價值。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牠可以成為我們應對許多心理風險的緩沖區。

Q6:請問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相處的表現判斷自己的伴侶是否屬於回避型或者是焦慮型?

A6: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字面上的表格來進行評估。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在夫妻關係中,一個不安全的依戀類型通常表現為自我貶值、擔心伴侶離開以及持續的焦慮和不安。

然而,我們需要區分這是一種模式還是偶爾出現的情況,因為有時個別關係可能會引發我們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因此,我們需要觀察這些情況和特徵是否經常出現,是否構成一種重覆的模式。

如果一個人經常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擔心伴侶會離開,那麽他可能屬於焦慮型的依戀類型,或者你可能會注意到對方不依賴你,沒有對你的需求,不給你打電話,或者總是想獨處,這可能表示他是回避型的依戀類型。因此,我們需要關注這種模式是否反覆出現。

然而,我認為焦慮和回避在某種程度上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判斷牠們的嚴重程度。有時,只要雙方關係是健康的,一些焦慮或回避並不會帶來問題。事實上,不同類型的依戀相互搭配往往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不同類型是否會引發問題。

例如,對方可能是焦慮型,對你缺乏信任,經常查看你的手機和電子郵件,持續懷疑你,這已經對我們的關係產生了影響。或者對方可能從不傾聽你的話,不關心你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理心,讓你感到孤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回避型的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圖/《戀戀筆記本》

Q7:如果一個七歲的女孩沒有安全感,有時焦慮,有時回避,作為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A7:對於七歲的孩子,我們需要進一步確認他們是否安全。在建立戀愛關係之前,我們需要評估是否與戀愛有關還是與其他因素有關,例如學習障礙或其他情況。

由於孩子年紀較小,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評估,了解具體情況,同時可以為她提供咨詢,幫助增強自信心。當然,導致這種不安全依戀的原因可能有多種,我們需要首先進行識別。

如果我們確定孩子確實屬於不安全依戀類型,實際上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他們。例如,遊戲治療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安全感,或者帶他們去更多的地方,讓他們建立積極和良性的關係。

舉例來說,觀察孩子的特長,比如藝術,可以讓她與其他喜歡藝術的孩子一起相處。或者讓她參加體育運動,加入體育團隊,以減少孤獨感,增強凝聚力的感覺,受到團隊的積極影響。

同時,通過建立更好的良性關係,讓她對自己和他人有更積極的認知,能夠感受到被愛和被關心,別人願意幫助她,給她帶來這些積極的影響。

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依戀的課程。這門課是我們跟Cheri L. Marmarosh講師一起合作開發的,她就是該課程的主講教師。她還是前美國IPA團體治療峰會的主席教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我們的課程擁有一支強大的翻譯和審校團隊,在背景和專業知識方面都非常強大。在本課程中,不必擔心語言理解的問題。我們將提供中英雙語字幕,並提供中文音頻和文字稿,以輔助大家學習。

我們的課程將於7月16日開課,並設有班級學習群。每週將解鎖一週的視頻課程學習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觀看課程。每週我們將為大家安排助教在群裡解答疑問,並提供相應的作業。助教將對作業進行點評。

同時,我們的課程還提供中文音頻和中文文字稿,以輔助大家學習。課程內容將涵蓋母嬰依戀關係、親子依戀關係、伴侶依戀關係以及婚姻中的依戀關係等內容。

此外,課程還將提供一些依戀測量評估工具和量表。這些包括成人依戀訪談和問卷、兒童依戀訪談和問卷,以及團體依戀問卷和親密關係風格依戀訪談等。課程還包括一些實用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幫助改善依戀關係。

這門課程的大綱總共分為五個模塊。

第一個模塊將介紹依戀理論的基礎知識,包括依戀理論的發展歷程以及與人際關係和創傷的關係。第二個模塊將探討依戀風格的測量和評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涵蓋了兒童、成人、親密關係、伴侶和團體等方面。

第三個模塊將探討個體和伴侶治療中的依戀的不同特點和類型,以及對心理治療的影響。第四個模塊將重點介紹如何干預不安全依戀和依戀相關的障礙,包括干預手段和策略。在這個模塊中,還將詳細介紹相關的表征和指導方法。第五個模塊將關注團體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問題。

參加完整的課程後,你會對個體依戀類型有更深入的認識,並了解什麽是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會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依戀類型,並通過干預手段不斷成長和改善,實現更安全和穩定的情感狀態。課程還將幫助你調整負面情緒和不安全感等問題,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原價1199元,限時秒殺799元

?秂饇?禜??娯?練磀樧?榃尟?/span>

百科小知識

夢見

星座測算

十二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