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78-0116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
汪厥明(1897—1978),字叔倫,浙江省金華縣(現為金華市)人。農學家、作物育種學家、生物統計學家,中國生物統計學的創始人。
汪厥明,1897年10月12日出生。1915年考入日本熊本高等學校,1917年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農科,1921年畢業後,進入該校研究院深造,1924年獲農學碩士學位。1924年8月回國後,他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前身)講師兼河北省涿縣農事試驗場(馮玉祥創辦)技師。1926年,他出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教授。1927年至1928年,他被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借聘一年。期滿後,他回到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農藝系主任。1933年,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聘請棉作專家王善佺教授來校任教,他主動把農藝系主任讓給王善佺,自己只參加教授會。
1936年,他奉派赴歐洲考察,並在英國劍橋大學農學院進修,專攻生物統計學。1937年,他赴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農藝系主任。1938年初,他赴廣西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農藝系主任。20世紀40年代,他完成了題為《動差、新動差、乘積動差及其相互關係》的巨著原稿。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赴昆明任國立雲南大學農學院教授。1946年,他出任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兼農藝系主任。1959年4月被選為第三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63年,他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3年7月退休後,仍致力於生物統計學的研究,並撰寫了多篇有價值的論著。
20世紀20年代,汪厥明在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期間,即主講麥作學、育種學、生物統計學及田間試驗技術等課程,是國內最早開設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授之一。國內有南丁(水稻專家丁穎)北汪(小麥專家汪厥明)的讚譽,為國內南北兩大農業科學巨匠。他對生物統計學有獨特的研究和見地。當英國的生物統計學權威費歇教授的變量分析法(後稱方差分析)在歐美初露頭角時,中國農學界,首先是汪厥明便在國立北京農業大學開始講授。他開中國試驗研究應用統計和放射率測定之質疑的先河,其論著均有精闢、獨到的見解,對後來原子能和平利用科學的發展影響頗大,受到國際讚譽。
汪厥明是中國第一個生物統計學研究室的創建者。1946年,為祝賀他在生物統計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著名人士丁穎、鬍子昂、王益滔、董時進、劉運籌、彭家元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以汪厥明名字命名的中國唯一的一個生物統計學的研究機構──台灣大學厥明生物統計研究室。後來,台灣大學為表彰他的突出成就,正式將厥明生物統計研究室更名為厥明生物統計研究所,並任命他為首任所長。該機構的建立,為培養高級生物統計學人才,促進生物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汪厥明對學生很有感染力,博得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他一生敝屣功名,唯學是務。人們從他那裡受到的教育,既以其才能為深刻影響,更以其人格魅力與高尚品德為學習楷模。
關鍵詞:汪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