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99-0918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新中國50年的光輝歷程中,“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勇於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成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重要標誌,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它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經濟建設,大大增強了國防實力,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它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振奮了國威、軍威,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奉獻的科技骨幹隊伍,為我國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科學管理方法,已廣泛應用於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等各個領域;在“兩彈一星”研製者身上體現出來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精神,已經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4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從研製“兩彈一星”開始創立起來的我國高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當前,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世界局勢總體上趨向緩和,但天下仍不太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特別是新的科技革命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經濟變革方興未艾,這既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又帶來了空前的嚴峻挑戰。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在新的形勢下大力弘揚研製“兩彈一星”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實施科教興國和科技強軍戰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這23位科技專家是人民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榜樣。
關鍵詞:兩彈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