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42-1202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查看
日曆史事件 前一天 後一天
  • 恩利克·費米

             費米美國物理學家。生於意大利羅馬。1938年由於 “通過中子照射展示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通過慢中子核反應獲得的新發現(demonstr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 produced by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for his related discovery of nuclear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slow neutrons)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是就在這時他卻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煩。一是因為他的妻子是猶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頒布出一套粗暴的反對猶太人的法律;二是因為費米強烈反對法西斯主義——墨索里尼獨裁統治下的一種危險的態度。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獎,此後就沒有返回意大利,而是去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主動為他提供職位,並為自己的師資隊伍中增添了一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而感到自豪和驕傲。1944年費米加入美國籍。在1939年初,據李澤?梅特納、奧特?哈爾姆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報導,中子被吸收後有時會引起鈾原子裂變。這項報導發表後,和其他幾位主要的物理學家一樣,費米立即認識到一個裂變的鈾原子可以釋放出足夠的中子來引起一項鏈式反應,而且還和另外幾位物理學家一樣,費米馬上就預見到這樣的鏈式反應可用於軍事目的潛在性。1939年3月,費米與美國海軍界接觸,希望引起他們對發展原子武器的興趣。但是直到幾個月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此課題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信以後,美國政府才對原子能給予重視。那時候,同盟國的科學家雖然已經在討論原子彈的可能,但是還沒有正式開始進行製造的工作。後來由於同盟國在戰事中一再失利,德國又開始禁止由他們佔領捷克鈾礦區的鈾礦出口,使得同盟國意識到,德國可能已經在認真進行原子彈計劃。不久,一位德國科學家傅吉(Siegfried Flugge)出人意料地在德文科學期刊上,公開發表了一些德國核分裂研究的新近成果。這位科學家本來是故意突破當時德國尚未完全開始的信息封鎖,讓同盟國得知德國研究近況,但是同盟國科學家反倒因而誤認為,如果德國能夠發佈這麼多資料,那麼他們真正的發展情況,恐怕還要更加先進,這就更加促使美國原子彈計劃開始醞釀產生。匈裔科學家齊拉於是決定採取一些行動。首先他認為要能控制比屬剛果的鈾礦,於是請求和比利時皇家熟識的愛因斯坦幫忙,愛因斯坦欣然同意。接著他和銀行家沙克斯(A.Sachs)共同具名擬就一信,準備敦促羅斯福總統在美國進行原子彈計劃,為了增加這封信的份量,他們也要求愛因斯坦共同具名,愛因斯坦同意了。這一封有愛因斯坦共同具名的信函,確實是促成原子彈計劃的一個關鍵因素,而這件事到戰後曾引起愛因斯坦相當的後悔。美國政府一有了興趣,建立一個模式原子反應堆就成了科學家的首要任務,以探明自保持的鏈式反應是否確實可行。由於恩利克?費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中子權威,且集理論與實驗天才於一身,所以被選為世界第一台核反應堆攻關小組組長。他最初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隨後又到芝加哥大學工作。1941年底,費米在哥倫比亞大學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實現了自持式鏈式反應,為製造原子彈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費米指導下設計和製造出來的核反應堆首次運轉成功。這是原子時代的真正開端,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核鏈式反應。試驗成功的消息以意味深長的預言形式一下子就傳到了東方:意大利航海家進入了新世界。

    關鍵詞:世界,第一座,原子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