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10-1021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查看
日曆史事件 前一天 後一天
  •  

     吳趼人
      wú jiǎn rén ( 1867-1910 年)字小允,又字繭人,後改趼人
      廣東南海(廣州)人,號沃堯因居佛山鎮,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
      所屬朝代: 清代
      所屬文學時期: 清代文學
      代表作品: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痛史》《九命奇冤》
      作家生平
      清代譴責小說家吳趼人
      十九世紀末,隨著清政府日益腐敗,一批有愛國良知的作家,用小說這一形式對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揭露和譴責。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把這類小說歸屬為譴責小說,其中吳趼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成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吳趼人,又名沃堯,子小允,號趼人,亦作繭人,別署我佛山人、野史氏、老上海、抽筋、主人等,廣東佛山人,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其曾祖父吳榮光官至湖廣總督,祖父、父親均為小官吏。吳躋人17歲喪父,家境窘困。1883年,18歲的吳趼人離家到來到上海,曾在茶館做夥計,後又至江南製造局作抄寫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從書坊上得到半部《歸有光文集》,愛不釋手,由此萌發了創作小說的衝動。
      1897年,吳趼人開始在上海創辦小報,先後主持《字林滬報》、《采風報》、《奇新報》、《寓言報》等。1906年,他擔任《月月小說》雜誌總撰述,發表了大量的嬉笑怒罵之文。此外,他還創辦了滬粵人廣志小學,主持開辦過兩廣同鄉會。
      吳趼人最初居住在上海西門外,後遷入乍浦路多壽裡,最後定居海寧路鴻安裡。他在所居的門上,貼上標著繭暗二字的梅紅紙幅,他所作的詩集,封面上草書《繭暗詩草》。這幾個字的繁體字看起來好像蘭閨詩鈔,令人誤認為出於女子手筆。但實際上他生性幽默,常常一言既出,四座傾倒,又狂放不羈,每於酒後論天下事,慷慨激昂,不可一世。因他性格耿介,不願與權貴交往,曾拒絕清政府經濟特科的考試,絕意仕途,只能靠賣文所得度日。
      吳趼人一生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痛史》、《九命奇冤》、《曾芳四傳奇》、《俏皮話》、《兩晉演義》等數十種小說及寓言、傳記、改良戲曲等作品。因他的先世居佛山鎮,故他所做的小說,常把“我佛山人”作為筆名。其中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代表作,原載《新小說》,僅四十五回,廣智書局為出單行本,分八冊。宣統年間,始出一百O八回本。此後不斷翻印。這是一部帶自傳性的作品,通過小說主人公"九死一生"(作者本人)在20年中耳聞目見的種種怪現狀,描寫了官場人物、三教九流等芸芸眾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醜惡腐敗、墮落和不可救藥,小說的內容大都是作者與朋友敘談時所述及或從筆記中抄錄下來和報紙上剪下來的,日積月累,不知不覺集成了幾大冊。可見他平時的用心良苦。此外,吳趼人還撰寫了《近十年之怪現狀》,一名《最近社會齷齪史》,由《時務報》館印行,但印數不多,僅二十回,沒有完篇,阿英(錢杏村)把它收入《晚清文學叢鈔》中,以廣流傳。
      吳趼人對於近代文學,最推崇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大都得到了《儒林外史》的神髓。清末民初寫社會小說的無不仿造《儒林外史》,這同吳趼人的倡導不無關係。
      吳趼人一生清貧,常常囊中羞澀,由於生活貧困,工作勞累,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年僅45葳,死時身上僅有四角小洋,由朋友為其治喪。他的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莊,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焚化,骨灰埋在大場廣肇山莊內,文革時,廣肇山莊被視為四舊遭到破壞,吳墓也蕩然無存。
     

    關鍵詞:吳趼人,九命奇冤,奇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