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34-0928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查看
日曆史事件 前一天 後一天
  •  

           “在大部分電影裡,我扮演的都是我自己。我喜歡簡單、野性、性感的角色。  最早的時候,傳說碧姬並不叫碧姬.巴鐸,而是叫做卡蜜爾.約瓦爾。後來,她就開始被叫做碧姬.巴鐸。再後來,人們只叫這個名字的縮寫:BB,和法語裡;寶貝;的發音毫無二致。名字的歷史也是一個女人成長的歷史,更是一個性感女神生成的歷史。碧姬.巴鐸1934年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實業家,經營著祖父留下的家族生意,家道殷實。自小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3歲便進入國家舞蹈學院學習芭蕾舞,想來她的婀娜身姿多是拜此所賜。她的老師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俄羅斯舞蹈家博裡斯.尼雅瑟夫(Boris Kniaseff)。正應了;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老舊說法,49年她年方15,卻已經成為法國著名時尚雜誌《她》(Elle)的封面模特,也正是在那一年,導演馬克.艾爾格勒特為尋找女演員而結識了B.B,儘管她沒有成功地得到角色,卻有了更大的收穫:艾爾勒特的助手羅傑.瓦迪姆(Roger Vadim)進入了她的生活。這個男人對她的一生至關重要,江湖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與其說上帝創造了碧姬.巴鐸,不如說瓦迪姆創造了碧姬.巴鐸。她為和這個締造了她此後的未來的男人結婚,與家庭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幾乎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終於獲得家人首肯,但要等到她年滿18,方可以與瓦迪姆成婚。B.B的銀色生涯正式開始於1952年,《為愛瘋狂》(Le Trou Normand)一片中的佳沃特.勒莫瓦。但讓她大放異彩,成為人們(當然主要是男人們)眼中的性感女神的影片卻是1956年的《上帝創造女人》( Et Dieu Crea la Femme)。這也是瓦迪姆的導演處女作,憑借這部影片,這對夫婦在當年的嘎納電影節上風光無限。每年的嘎納電影節都有話題電影出現,1956年的話題便是這對瀕臨分手的夫妻合作的成果。影片甫一開始,巴鐸便全裸出鏡,演出一個女人與三兄弟之間毀滅性的愛情。影評人或曰,她不過是一個金髮花瓶,所有的演出不過就是在穿衣服和脫衣服,毫無演技可言。如此評價或許過於尖刻,但卻有其道理。不過這卻堪稱B.B最為成功的演出,因為這個角色幾乎完全是她的本色演出,男性所恐懼的女性的致命魔力全都從她的身體和眼神中放射出來。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B.B後來幾乎所有的演出都是對這個原型的重複,直至息影,她扮演的唯一一個角色就是她自己,她的夢想與現實的生活。  《上帝創造女人》拍攝的年代,正是60年代的前夜,彼時的法國尚不能接受作風如此大膽的作品,要到多年以後,這部影片才得以在法國公映。不過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規律又一次奏效,美國人對這部影片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影片票房在美國高達四百萬美元。很快,巴鐸成為了繼自由女神像之後,牢牢佔據美國市場的又一位女神,這座肉身女神的海報、照片等等都成為美國男人熱衷的收藏品。巴鐸在美國的全盛時期,拍攝計劃曾包括與當時紅得發紫的弗蘭克.辛納特拉拍攝一部 叫做《夜巴黎》的英語影片,由瓦迪姆擔任導演,不過後來這個計劃擱淺了。說到瓦迪姆,雖然她與瓦迪姆於1957年離婚,他們的事業夥伴關係卻一直保持了很久。 1961年的《現在不要!》( La Bride Sur le Cou)拍攝過程中,她趕走了最初的導演,讓瓦迪姆完成了這部輕鬆性感喜劇。她與瓦迪姆一共合作過六部電影,幾乎都是《上帝創造女人》的同一風格的延續。瓦迪姆從來也沒有把她當成一個演員來使用,而是極力培養她的偶像氣質,把她塑造成為典型的金髮性感寶貝。瓦迪姆導演的電影秉持傳統法國輕喜劇氣息,缺乏藝術氣質。真正讓她在影史上不僅僅以情色電影留名的則是法國新浪潮運動的旗手,讓.呂克.戈達爾。1963年,戈達爾邀請巴鐸在他的影片《輕蔑》(Mepris, Le)中擔任女主角。這部影片是戈達爾少有的高投資影片,連德國大導演弗列茲.朗也有份在其中軋了一角。巴鐸扮演的角色名叫卡蜜爾.約瓦爾,與她傳說中的本名正好一樣。這是一部揭露電影行業內部受金錢操縱的片子,和戈達爾的所有電影一樣,此片甚為晦澀,但極度豐富的顏色,對巴鐸肢體的特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獲得影評激賞。巴鐸與新浪潮運動之間的關係頗耐人尋味,在戈達爾的《七段航程》中,他寫道:影片所呈現的東西完全尊重演員本身。這就是碧姬.巴鐸很感激我們新浪潮的原因,她在演名噪一時的《上帝創造女人》(ET DIEU CREA LA FEMME)時,我們正好在從事電影批評工作;她的講話方式與其他女明星差異極大,這點受到影評人嚴苛的批評。當時的影評寫道:她不會演戲、她的腔調很假;等等。新浪潮的人則說:這種假腔調正是她特有的方式,比起一些所謂正確的腔調但實際上卻很假很學院式的腔調要來得真實很多。 而《輕蔑》讓巴鐸有機會報答了戈達爾的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她答應演出此片,戈達爾可能根本不可能從製片人龐帝的手中拿到投資。在戈達爾本人看來,《輕蔑》是一個敗筆,而在巴鐸的整個銀幕生涯中,這卻要算她的巔峰之作。在巴鐸的女神歷史中,還有一個導演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路易.馬勒。1961年,路易.馬勒拍攝了《私生活》( Vie privee) ,影片內容幾乎就是巴鐸真實生活的銀幕翻版:一個女明星在名氣的重壓下,如何混亂,如何崩潰。而在現實生活中,1960年在拍攝法國懸疑大師亨利-喬治 克魯曹(Henri-Georges Clouzot ,曾拍攝過1955年版的《孽迷宮》)的《真相》(Verite, La)時,巴鐸在26歲生日的當天,第二次試圖自殺。《真相》上映之後,成為當年法國最賣座影片,然而在此之後,巴鐸的黃磚路變得模糊,星途轉淡。《私生活》拍攝期間,巴鐸放出話來,言語間萌生去意,人們都以為這將是她的天鵝之歌,離別之作。好在戈達爾的《輕蔑》讓巴鐸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然而《輕蔑》的票房一片慘綠,巴鐸的星運從此急轉直下,全歐最紅女星的位置被索菲亞.羅倫取而代之。之後,巴鐸與路易.馬勒的御用女星讓娜.莫羅在馬勒的影片《江湖女間諜》( Viva Maria)裡聯袂演出,故事背景類似伍迪.艾倫的《香蕉》,也是講述紛亂怪誕的戰爭。兩個女人做間諜的過程中,遇到的紛亂鬧劇。這種兩個女人的搭配成為後來同類電影的原型,後來的《末路狂花》、《碧波女賊》等等都與之有同源的關係。巴鐸在《面對死亡》(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裡演出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子,和阿蘭.德隆大演對手戲,出現時間雖短卻給人深刻印象。雖然馬勒還是脫不出最後讓巴鐸衣不蔽體被凌辱的固有窠臼,但總算讓巴鐸在銀幕上略微立體了一些。在這部三個導演合作的集錦片中還有瓦迪姆和他當時的嬌妻簡.方達,如此組合頗為八卦。  1970年的《熊與寶貝》(Ours et la poupee, )算是巴鐸最後一部值得稱道的電影,仍然是一貫的輕喜劇風格。之後她拍攝的《女性版唐璜》和最後一部電影《柯林諾特的幸福生活》( Histoire Tres Bonne et Tres Joyeuse de Colinot Trousse Chemise)終以失敗告終,巴鐸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宣告推出影壇,這次她真的息影了,再也沒有復出。

    關鍵詞:碧姬,巴鐸,卡蜜爾,約瓦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