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94-0928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查看
日曆史事件 前一天 後一天
  • 1994年9月28日,一艘載有867名乘客的客輪28日凌晨在芬蘭西南部波羅的海海域沉沒。
    這艘名為“愛沙尼亞”號的客輪是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啟錨,駛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據芬蘭電台報道,出事地點在距芬蘭圖爾庫群島以南20海里處。客輪在沉沒之前曾發出無線電求救信號。當時正在附近海域行駛的另外幾艘船隻在接到求救信號後立即趕到出事地點,進行搶救。
    但救援人員說,由於海風強大,救援工作十分困難,已報道的獲救人數為12人,人們擔心已沒有太大的希望救出更多的遇難者。
    據初步分析,造成沉船災難的原因可能是在風大浪高的惡劣天氣條件下所載貨物發生位所移。愛沙尼亞總統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宣佈28日為全國哀悼日,向死難者致哀。
    9月29日“愛沙尼亞”號沉沒原因探明英國和瑞典的海難事故調查人員認為,“愛沙尼亞”號船頭艙門封閉不嚴,加上在大風大浪的海上航行速度太快,是導致這艘船迅速沉沒的主要原因。
    15556噸的“愛沙尼亞”號渡船,於9月27日下午7時離開愛沙尼亞的塔林港,駛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芬蘭時間28日凌晨零點30分,船在烏托島西南40公里的波羅的海海域沉沒。船上乘客和船員共964人,倖存者只有141人。這是歐洲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海難事故。
    瑞典海洋局昨天在斯德哥爾摩說,在渡船起航前,他們在愛沙尼亞塔林港的安全檢查人員曾發現,船頭艙門的密封墊有毛玻英國海上安全官員認為,只有驟然湧進的海水才能使這艘船在5分鐘內翻傾和下沉。生還的船員亨裡克·西拉斯特在船沉沒之前,正在裝載小汽車的艙裡。他回憶說,海水從艙的前門湧進來,而裡面艙門的密封墊又不嚴。船員們從機房的電視監視屏幕上,可以看到海水湧進艙裡,但是無能為力。
    船進水以後開始呈30度向一邊傾斜。這時船上的四個發動機已熄火,使船在洶猛的海水沖擊下無依無靠,上下顛簸。隨著船的傾斜,停在甲板上的汽車又都滑向一邊,這就加快了船的傾斜過程,最終導致渡船翻個底朝天。
    當宣佈棄船時,船上一片恐慌,人們爭先恐後地往上層艙爬。老年人無法爬上梯子,上到頂層甲板的人們又來不及找到救生艇。更可悲的是,許多乘客還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一切,來不及逃離,因而導致了800多人喪生。
    專家們指出,船頭艙門關閉不嚴,海水就會湧進艙內,導致事故的發生。愛沙尼亞警方也表示,如果發現有人為的錯誤,負責者將會根據刑法判罪。
    即使現代化的救生設備,帶有可以快速吹起來的滑梯和方便地操作的救生島,也不能保護人們免受像“愛沙尼亞號”沉沒這樣的災難,這次災難使900人喪命
    “愛沙尼亞”號海難紀實:
    一警報在子夜響起
    9月27晚6時(斯德哥爾摩時間),“愛沙尼亞”號客輪緩緩開出塔林港,沿芬蘭灣的航道向斯德哥爾摩駛去。
    這是一艘額定載客量二千人、高達十層的大型客輪。27日這班輪船的大多數乘客都是瑞典人,他們當中有諾雪平市結伴出遊的五十多位退休老人、斯德哥爾摩警察局的70多位僱員,還有不少旅遊團。
    據當晚的天氣預報,芬蘭灣附近海面有暴風雨,風速每秒可能會超過20米,按照“愛沙尼亞”號的設計,這種程度的風浪並不會造成威脅。
    一個多小時後,輪船駛入風暴區,高達六七米的惡浪時而把輪船掀上浪峰,時而又將它打入浪谷。
    零時左右,“愛沙尼亞”號開到了芬蘭灣口於特島附近海面。其時風速高達每秒27米。輪船突然劇烈晃動,底艙發出強烈震響。正在九層值班的船長阿爾沃立即命令水手西爾沃去底艙檢查。西爾沃後來回憶說,他剛剛下到第三層,便聽到了水湧進船艙的聲音。二十五歲的機械師西拉斯特說,發動機的聲音突然變得十分沉重,他從監視器裡發現停放汽車的底艙大門進水,起初他以為是滲進的雨水,便打開了排水泵。但水不斷湧進,有兩個主發動機突然熄火。當他跑出時已水深沒膝。
    零時二十四分,“愛沙尼亞”號發出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緊急呼救信號。於特島芬蘭海軍基地司令斯達夫說,“我們從雷達顯示器的屏幕上看到愛沙尼亞號整整八分鐘。零時四十八分,它從屏幕上消失。我們立刻就明白出了什麼事。”
    丹麥乘客伯葉說,“我當時有些暈船,大約十一時就回艙休息。但怎麼也睡不著。忽然聽到一聲巨響,輪船劇烈搖晃,幅度大約有30度到40度,接著便聽到了兩聲很微弱的警報聲。我幫著同艙的一位年老的乘客衝出艙門。船艙中一片混亂,沒有人組織大家,到處是破碎的玻璃和翻倒的桌椅板凳,我親眼看到一個小女孩被一張金屬桌子壓祝”一位獲救的姑娘說,她幸好沒有買船室臥鋪票。她在酒吧中隨便找了個沙發躺下來休息。忽然船體猛烈地晃動起來,酒吧裡的人全都摔倒在地,有的頭上流血,有的摔斷了腿。大家掙扎著站起來,呼喊著,向外面沖。
    實習船員庫克說,“在劇烈的晃動中我摔倒在地,我摸著黑爬起來衝上甲板,解開繩索,把救生筏扔入水中。我看到有許多人也手拉著手衝了出來,不少人只穿著褲衩背心。大家顧不了許多,爭先恐後地跳入冰冷的海水。客輪開始傾斜,我無法工作,也跳入海中。水中到處都是掙扎的人,到處都是救生衣、行李。我知道,有許多人根本沒有來得及起床,還有的是因為晚上酒喝多了,根本沒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就隨著輪船沉入海中,尤其是那些老人和孩子。我們在水中看著船體下沉,速度極快,大約只有五分鐘。隨後,四周便陷入一片黑暗……”二倖存者講述歷險記芬蘭、瑞典方面在接到“愛沙尼亞”號緊急呼救信號後,立即向客輪沉沒海域派出了船隻和直升機。1個多小時後,從瑞典果特蘭島起飛的一架直升機首先趕到現場。幾乎是在同時,從赫爾辛基駛往斯德哥爾摩的“馬瑞亞拉”號客輪也經過這裡。
    隨後,另一艘大客輪“歐羅巴”號也趕到現場,船長利用船上的直升機停機坪,調度指揮相繼從瑞典、丹麥、芬蘭和愛沙尼亞飛來的20多架直升機,展開了一場10多個小時的國際大搶救。由於風急浪大,搶救工作十分艱難。“馬瑞亞拉”號的船長說,他們到那裡時,什麼也看不清。船員身繫保險繩下到海中,又發現許多救生筏都是空的,搜索了兩個多小時,才救出16人。29歲的芬蘭軍官萊阿托寧在出事後兩小時就飛到沉船海域,他原以為能救出一些人,可忙了10多個小時,竟未發現一個活人。瑞典的一位直升機駕駛員說,找到一個人非常難,而且一時也很難確定是死是活,只能先救上來再說。他們找了5個救生筏才救了一個人。
    “愛沙尼亞”號沉沒5個多小時後,第一批倖存者被送到芬蘭土爾庫醫院。人們從這些驚魂未定的脫險者斷斷續續的述說中,才知道了波羅的海上那一幕慘劇中的真實場面。
    一位瑞典學生說,幾乎是在看到直升機的同時,他看到救生筏旁的海水中伸出了一隻手,拚命地去抓救生筏的邊。他正要伸手過去拉,一個大浪襲來,那隻手再也看不見了。伯蘭格市的45位退休老人結伴組成旅遊團,如今只剩下維爾霍一人。這位56歲提前退休的木匠憑著自己強壯的身體在海上堅持了6個小時。他回憶說,“我的身旁是一對年輕戀人,小伙子緊抱著姑娘,不停地說著,‘堅持住,一定要堅持祝’可姑娘已經嚥氣。”
    20歲的瑞典姑娘莎拉的遭遇更是具有傳奇色彩。她說,“在甲板上,有個小伙子扔給我一件救生衣,並告訴我,他叫肯特。我們一邊穿救生衣,他一邊說,‘我們一起逃生吧。要是我們能被救出,我想下星期邀您一起吃午餐。’我點點頭,便同他拉著手跳入海中。一個大浪將我倆打開,我拚命地在水中掙扎著。忽然,我覺得旁邊有個人,回頭一看,是肯特!他拉著我爬上一個救生筏。筏中起初有16個人。大浪襲來,筏中的水越來越多,冰冷的海水凍得我們渾身麻木。5個多小時,我們倆緊緊地抱在一起。筏子裡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終於,我們看見了直升機。但16個人活下來的只有6個。”
    脫險者中最小的是12歲的挪威男孩馬茨。他隨全家去愛沙尼亞訪友,爸爸、媽媽、姐姐、妹妹都在海難中喪生,小馬茨在大家的幫助下獲救。因為他年齡最小,大家總讓他呆在救生筏中的最高處,盡可能不受海水浸泡。另一位77歲的瑞典老人,也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才獲救的。一個瑞典姑娘說,如果不是你幫我,我幫你,許多人可能都逃不出來。
    三海難之謎眾說紛紜
    “愛沙尼亞”號沉沒釀成戰後歐洲最大海難事故。可到底有多少人葬身波羅的海,誰也說不準。雖說電腦中有乘客名單,可有人訂了票沒上船,有的是臨時上船,有的是名字登記錯了。尤其是那些免票的小孩,更無法做出精確統計。一個星期過去了,仍有人說他們的親屬雖未列入失蹤者名單,卻杳無音信。數字每天都在變。據10月5日的統計,船上有乘客和船員1049人,倖存 137人,打撈到的屍體80多具,死亡人數總共912人。
    沉船的消息傳出後,人們最關心的是老人、孩子和婦女是否在那緊急的一刻得到了應有的幫助。許多瑞典人看到倖存者名單中,以20歲到50歲的男子最多,都感到非常失望。儘管有不少人說他們是在別人的幫助下逃出的,但船艙中也有另一幕慘劇。斯德哥爾摩警察局的僱員湯姆說,“出事時,走廊裡很多人都摔倒在地,後邊就有人踩著他們的身子往前跑。”一位瑞典青年說,他看到一位婦女捂著流血的腿求別人扔給她一件救生衣,可根本沒有人理睬她,旁邊的人都只顧自己逃命。19歲的愛沙尼亞乘客安德魯斯說,有的老人乾脆放棄了逃生的希望,坐在那裡哭了起來。連日來,許多瑞典人打電話到報社、輪船公司去問,為什麼最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對此,許多倖存者的解釋是,沒有人組織大家,船沉得很快,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別的事。一位醫生說,因為當晚風浪大,許多老人、孩子和婦女都回艙休息,警報發出後,他們無力及時逃出。而即使他們逃出,也難以抵禦冰冷海水長達五六個小時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只有那些年富力強或富有海上經驗的人才最有希望脫險。
    人們對搶救工作有所延誤有抱怨。與本世紀初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冰海沉船事件相比,如今的海上救護當然比那時要先進許多。但瑞方在“愛沙尼亞”號發出呼救信號後半個小時才收到芬方的確切報告。第一架直升機是在一個多小時後才趕到現場的。芬蘭方面否認了這種指責,他們說“愛沙尼亞”號沒有按常規發出三次信號,只發了一次信號,且十分微弱,芬方需要有時間來作判斷。
    許多專家也沒有想到,這艘已航行14年的大型客輪會遭此劫難。法國船級社今年初對該船評定的安全係數為95%,並發放了“安全證書”。9月9日,瑞典專家在進行了例行的檢查後,也認為其“性能可靠”。據脫險船員講,次日零時,底艙綠燈還顯示一切正常,可僅僅20多分鐘後,就發生了這場大海難。
    和7年前在北海沉沒的“自由企業先驅”號客輪一樣,“愛沙尼亞”號也是上可載人、下可裝車的客輪。它的船首是一可翹起的鐵殼,其主要作用是抵禦海浪沖擊。裡面是吊橋式的大門,汽車可由此開進底艙。這種輪船裝卸快捷,但車艙大門接近吃水線,如車艙進水就有導致沉船可能。有些專家據此認為,應停止使用此種輪船。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愛沙尼亞”號也是因車艙前門進水而沉沒。機器人潛水拍攝的沉船錄像表明,船首脫落,吊橋式大門頂端裂開一米多大的口子。按照設計,船頭本應能抵擋住當時的風浪,可它為何會脫落呢?大體上有4種解釋,一是操作失誤;二是有人破壞;三是缺少保養;四是設計問題。目前,瑞芬愛三國組成的調查組正在沿著“愛沙尼亞”號的航線,尋找脫落的船首,他們希望由此解開沉船之謎。

    關鍵詞:愛沙尼亞,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