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命王》歷史上的今天 — 1905-0918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回顧歷史的今天,瞭解歷史的這一天發生的事件。

查看
日曆史事件 前一天 後一天

  • 15歲的嘉寶為一家雜誌拍廣告
      好萊塢影星葛麗泰·嘉寶,1905年9月18日誕生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工人聚居區,當時她的名字叫葛麗泰·古斯塔夫松。她在好萊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30年代她拍了《安娜·卡列尼娜》、《瑪塔·哈里》、《茶花女》等經典影片,並在拍完她的第27部影片(《雙面女郎》)後,沒有說明任何原因就退出影壇,離群索居。她在1990年4月5日去世之前是什麼樣子,只有她最親近的幾個人清楚,其中有她的外甥女即唯一繼承人格雷·賴斯菲爾德(66歲)。
       1923年春天,嘉寶被著名導演莫裡茨·斯蒂勒發現,從此踏入影壇。她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古斯塔·貝林的故事》,使其一舉成名。評論界讚歎:「嘉寶神秘莫測的臉初次出現在銀幕上,認人們仔細端詳。觀看她的演出是一種享受,任何一點感情波動都可以從她的臉上表現出來。」隨後她又在《沒有歡樂的街》中取得成功。她的名字很快從歐洲傳到美洲。當接到好萊塢的聘書時,嘉寶異常激動,她嚮往著那個地方。
       然而,當1925年夏天,嘉寶來到影業之城時,好萊塢給予她的不是鮮花和微笑,而是嘲諷和白眼。人們根本瞧不起這位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姑娘,說她「不修邊幅,腿太粗,毫無出眾之處,不可能雕刻成一流明星……」。面對各種評頭論足,嘉寶第一次感到自尊被傷害的痛苦。她默默地忍受著。但是她對自己堅信不移:「我會行的,你們瞧著吧!」
       機遇,在她經受了6個月冷遇之後,姍姍出現。她被導演蒙塔·貝爾選中,扮演《激情》女主人翁。她懷著強烈的創作慾望和固有的自尊,使演技得到充分發揮。1926年,《激情》在美國上演時,打破票房紀錄。接著她又在《肉與魔》中再展風姿,並一躍登上明星的寶座。好萊塢改變了原來的目光,向她投來敬佩和微笑。美國評論界稱她為「安詳的女神」、「夢幻中的公主」、「愛的象徵……」。
       1930年,在多部影片出色表演之後,她的第一部有聲影片《安娜·克利斯蒂》又展露了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優美低音。隨著有聲影片的出現,嘉寶更顯出卓爾不群的才能。1935年,她主演的《瑞典女王》和《安娜·卡列尼娜》轟動世界影壇。1937年她飾演《茶花女》,其演技達到頂峰,並摘取了「國際影后」的桂冠。1941年,36歲的嘉寶處在事業的巔峰時期。在她拍完最後一部影片《妮諾契卡》之後,毅然作出決定:不再拍電影。1954年,嘉寶被授予奧斯卡特別榮譽獎。
       嘉寶在其藝術生涯中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可是她亦經受了種種痛若。因為她的藝術主權並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好萊塢的老闆時常讓她扮演一些無聊的角色。他們把她當作商品。嘉寶是冷靜的。她急流勇退了。
       嘉寶孤獨、有個性。她生活在痛苦之中。她信守獨身的信條。她認為「結婚是相當討厭的事情,和一個男人同榻而臥是我無法想像的。」
       在她結束演員生涯後,她仍感到名聲在外的害處。由於常被人認出,她很害怕,便用戴墨鏡和取假名等方法來隱蔽自己。她不喜歡別人去打擾,樂於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她生前常居紐約,偶爾也到巴黎和瑞士小住。她像安穩地行駛在湖面上的帆船,在不知不覺中遠去了,消逝了……。
    嘉寶與她的恩師斯蒂勒
    1932年的「瑞典女王」
    1932年嘉寶在《大飯店》中的經典鏡頭
    30年代嘉寶是群星中最亮的星
    1946年,嘉寶那卡夫式的保鏢陪同她到紐約旅行
    嘉寶一生都在躲避公眾,這是她典型的姿態。
    1951年,嘉寶簽署文件,成為美國公民。

    關鍵詞:葛麗泰-嘉寶,好萊塢影星